[发明专利]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1502.7 | 申请日: | 2013-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56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岳;张帅;高婷;祁杰;薛宸楠;高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3/22 | 分类号: | F03B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 沉浮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浮安全装置,属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工程装备的研究已成为国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而对于波浪能发电装置、波浪浮标、小型海洋监测平台等诸多的海洋工程装备都是放置在海洋环境中,海洋环境具有多变的特性,海洋工程装备长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因素的侵蚀,严重影响了其正常工作,尤其是在恶劣海下的大风、大浪的作用下,会发生漂移、倾覆,甚至会直接损坏海洋工程装备,造成严重的后果;对于装置内部耗电的海洋工程装备,其内部元件供电需要蓄电池提供,工作期间需对蓄电池进行更换充电,而废弃的蓄电池会污染环境,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也提高了其装置本身的维护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蓄电浮箱、输电线管、发电叶轮、支撑架、安装孔、支撑杆、蓄水浮箱、密封螺钉、进水滤网,其特征是所述蓄电浮箱同蓄水浮箱通过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为一圆环结构;所述安装孔为圆形,共6个对称安置在支撑架两侧。
所述蓄电浮箱包括密封盖一、发电机、密封轴承、电源转换线、蓄电池,所述发电机与蓄电浮箱成中心重合安置,通过密封轴承同发电叶轮连接;所述发电机与蓄电池通过电源转换线形成电连接。
所述蓄水浮箱包括变体积水箱、齿条活塞杆、小电机、压力调节罐、大直齿轮、控制线、密封盖二、控制柜;所述变体积水箱与压力调节罐直通连接,变体积水箱同进水滤网直通连接在蓄水浮箱的最外侧;所述齿条活塞杆与蓄水浮箱中心线重合安置,通过大直齿轮啮合与小电机相连;所述小电机通过控制线与控制柜形成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本身由两个浮箱构成,能够作为海洋装备的浮子提供浮力,在恶劣的海况下,通过蓄水浮箱中的变体积水箱蓄水将海洋装备下潜,待变体积水箱蓄满水时悬浮在水下,躲避大风浪对海洋装备的损害,确保海洋装备的正常工作,同时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采用发电叶轮吸收波浪能,通过发电机发电并储存在蓄电池中为整个装置供电,属于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能源损耗,同时也降低装置本身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给出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与说明书一并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工作方式,其中相同的特征使用相同的标号。
图1是本发明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在水面漂浮的右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在水下悬浮的右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
以下为本发明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的最佳实例,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主要由9部分构成:蓄电浮箱(1)、输电线管(2)、发电叶轮(3)、支撑架(4)、安装孔(5)、支撑杆(6)、蓄水浮箱(7)、密封螺钉(8)、进水滤网(9)。蓄电浮箱(1)同蓄水浮箱(7)通过支撑架(4)连接,支撑架(4)为一圆环结构,安装孔(5)设置在支撑架(4)圆环的两侧,共有六个安装孔,一侧各有三个,蓄电浮箱(1)同蓄水浮箱(7)安置在支撑架(4)的两侧,为整个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提供浮力,而输电线管(2)则从蓄电浮箱(1)出发,经过支撑架(4)同蓄水浮箱(7)相通,并通过支撑杆(6)安装在蓄电浮箱(1)、支撑架(4)和蓄水浮箱(7)的左侧。
如图1、图2所示,自供电式沉浮安全装置中的蓄电浮箱(1)包括密封盖一(11)、发电机(12)、密封轴承(13)、电源转换线(14)、蓄电池(15),发电机(12)安装在蓄电浮箱(1)的几何中心,发电叶轮(3)通过密封轴承(13)与发电机(12)直接相连,发电机(12)与蓄电池(15)通过电源转换线(14)形成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1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