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CAN总线安全通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1526.2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1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焦红爱;刘媛;陆德波;皮文博;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武汉)凌久高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 | 分类号: | H04L12/40;H04L29/06;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照明 控制系统 can 总线 安全 通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现场总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CAN总线安全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场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控制器局域网的简称,是连接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具有全数字信号传输,控制功能分散、开放等特点。相较其他现场总线,具有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AN总线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为底层的光照度采集设备,照明回路控制设备等智能设备提供了开放的通信平台,保证设备之间实时地进行数据交换。
开放互连的性质给CAN总线通信系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因为CAN协议数据链路层采用广播报文方式进行通信,非法接入总线的监听者可以获取信道中的数据。同时CAN总线协议标准是公开的,这些数据很容易被解释为有意义的信息,非法设备能够轻易截获总线消息,冒充合法设备控制照明设备,给照明控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对于高安全要求的智能照明系统是不可接受的,因此需要考虑CAN总线网络的通信安全。
要实现CAN总线安全通信,可以通过修改CAN协议或在CAN协议基础上实现安全通信。由于CAN协议已经成为标准,修改协议将无法与其他系统CAN总线设备通信。因此,本发明在现有CAN协议基础上增加数据安全通信机制,实现CAN总线安全通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CAN总线数据通信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兼容CAN协议标准,具有优先级定义,提供数据加密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中CAN总线安全通信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方法是在CAN总线协议未详细定义的应用层,定义CAN总线应用协议,包括CAN总线安全通信框架结构、CAN总线安全通信数据结构、CAN总线数据加密方法和CAN总线通信认证流程定义;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通信双方采用CAN总线安全通信框架结构,初始化身份认证信息和密钥信息。默认为未与任何设备认证状态。
第二步,通信双方数据通信之前若未进行身份认证,通过CAN总线通信认证流程进行双方身份认证。认证过程中的数据采用CAN总线安全通信数据结构。数据通信之前若已进行身份认证,则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数据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采用CAN总线安全通信数据结构组装通信数据,携带身份认证信息。
第四步,数据通信中的数据,通信双方采用CAN总线数据加密方法进行加密/解密。
第五步,数据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采用密文通信。
第六步,数据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动态更新身份认证信息。保证身份的不可复制。
循环执行一到六步,每次通信采用动态身份标别,且数据信息为密文,保证通信的安全性,数据结构中的标示定义实现了消息的优先级划分,保证通信的实时性。
所述的CAN总线安全通信框架结构,是CAN总线节点设备采用命令响应方式通信,双方要进行数据交换,首先要通过CAN总线认证流程实现身份认证,获得一致的认证ID;交换的数据采用命令/响应包数据格式。在命令和响应包中,采用具有优先级定义的CAN总线安全通信数据结构,携带认证ID表明各自的合法身份,数据内容为经过CAN总线加密方法处理的密文。
所述的CAN总线安全通信数据结构,是利用CAN总线特性,利用29bit标识部分定义包头信息,包数据放在帧数据部分,包数据结构如表1所示。包头信息包括:命令类型,节点类型,命令ID,发送方ID,接收方ID。通过定义数据帧头顺序和消息编号定义消息优先级。包数据信息包括数据头和数据内容两部分。数据头包含有效数据长度和通信时携带的认证ID,数据内容部分最长6个字节,不同数据包结构各异。认证ID由CAN总线安全通信框架结构中的双方认证过程获取,默认情况是未认证。
表1 CAN包数据结构
所述的CAN总线数据加密方法,是在应用层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包数据内容加密。该加密算法首先按照特定顺序变换数据字节位置,将数据位与密钥(未认证时采用初始密钥,已认证时用动态密钥)进行抑或运算,对数据高半字节左移,对数据低半字节右移实现数据加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武汉)凌久高科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武汉)凌久高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1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