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蚜瘿蚊批量繁殖工艺及应用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11711.1 申请日: 2013-04-02
公开(公告)号: CN103155906A 公开(公告)日: 2013-06-19
发明(设计)人: 宫亚军;石宝才;魏书军;康总江;王泽华;朱亮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97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食蚜瘿蚊 批量 繁殖 工艺 应用技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瘿蚊科昆虫的人工繁殖的方法和应用技术,特别是一种食蚜瘿蚊批量繁殖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属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是蚜虫的一种捕食性天敌,据文献报道该虫可以捕食61种不同作物上的蚜虫,其中包括许多重要的农业害虫,如桃蚜、修尾蚜、棉蚜、豆蚜、萝卜蚜、甘蓝蚜、绣线菊蚜等。此虫对蚜虫杀伤力较大,每头幼虫不仅一生可取食蚜虫50多头,而且当蚜虫密度高时,被刺吸致死的蚜虫更多。早在1916年,Davis就指出食蚜瘿蚊是蚜虫的一种具有很大潜在价值的生防控制因子。 

在我国,早在40年代就有食蚜瘿蚊分布的报导,但关于此虫的研究报导很少。我所从加拿大引进国外已商品化生产的食蚜瘿蚊,开展了初步研究工作,并对北京本地的食蚜瘿蚊种群数量、田间的控制效果、生物学特性和繁殖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食蚜瘿蚊在雌雄比、适应性等方面优于加拿大食蚜瘿蚊。 

我们通过对食蚜瘿蚊人工繁殖过程中某些关键性技术的研究,研制出一套高效优质的繁蚊技术路线及田间应用技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使利用食蚜瘿蚊防治蚜虫在蔬菜安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发明与申请号为20061002522.9的专利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寄主植物为市购蚕豆,价格低廉,种植简单,生长速度快,着蚜量大; 

2、豆蚜、豌豆修尾蚜、豌豆蚜较玉米蚜发育速度快,繁殖量大,三种蚜虫单独或混合饲养均可繁殖食蚜瘿蚊,并且耐高、低温的能力强。豌豆修尾蚜、豌豆蚜个体大,繁蚊比率高,具有逃逸习性,移接方便。

3、食蚜瘿蚊对蚜虫的控害效果及田间应用技术进行试验示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批量繁殖食蚜瘿蚊的方法与工艺流程及田间应用技术,采用的寄主植物为蚕豆,中间寄主昆虫为豌豆蚜、豌豆修尾蚜、豆蚜。 

本发明选取的豌豆蚜、豌豆修尾蚜、豆蚜主要危害豆科植物,可寄生于蚕豆苗,且蚕豆具有获取容易,种植周期短、可高密度种植、着蚜量大等特点,可以用于大量繁殖蚜虫,同时豌豆蚜、豌豆修尾蚜还具有受惊后,大龄若虫和成蚜通常由植物上落下逃逸的习性,饲养中移接操作十分方便,因此我们确定以豌豆蚜、豌豆修尾蚜、豆蚜作为饲养食蚜瘿蚊的最佳猎物,以蚕豆苗作为最佳寄主植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人工繁殖食蚜瘿蚊的方法及应用,其特征是采用蚕豆大规模繁殖豌豆蚜、豌豆修尾蚜、豆蚜,用豌豆蚜、豌豆修尾蚜、豆蚜繁殖食蚜瘿蚊,包括以下过程:

净苗栽培:选择蚕豆种子育苗,播种前先温水浸泡种子,萌芽后播种在栽培基质中;

饲养蚜虫:将培育好的净苗移至养蚜室,接豌豆蚜、豌豆修尾蚜、豆蚜蚜,蚜虫为成、若虫混合种群;

饲养食蚜瘿蚊:每天将被蚜虫充分寄生的蚕豆苗移入接蚊笼24小时,让食蚜瘿蚊充分产卵,同时每隔1-2天补充种蚊500-600头;接完食蚜瘿蚊的苗取出后移至养虫室,养蚊室的温度为19-23℃,相对湿度55-75%,瘿蚊发育至老熟幼虫;

收集老熟幼虫和蛹期保存:老熟幼虫有脱离植株、弹跳入土化蛹的习性,在其弹离植株的前一天,将蚕豆苗的地上部分剪下,放在倒扣的塑料筐上,筐倒扣置于白瓷盘中,瓷盘中放入约1.5厘米深的清水,老熟幼虫即弹跳或爬入水中便于收集到化蛹容器内,化蛹容器内装有化蛹基质,放入光照培养箱内化蛹,进入贮存阶段; 

成虫羽化后可用于扩大繁殖和田间释放:用于田间释放控制蚜虫,可直接把即将发育到成虫的蛹放在蚜虫发生的地块,成虫羽化后就会寻找蚜虫聚集地产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依据以下的研究作出的: 

本发明申请人首先对北京地区食蚜瘿的发生现状及生活习性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北京地区食蚜瘿的发生现状及生活习性

1、发生规律:食蚜瘿蚊是北京地区常见的蚜虫天敌,广泛分布于农田、菜田、果园及绿地等环境中。在北京地区发生期为每年四月中、下旬至十月下旬,以六月、七月及九月发生数量较大。

2、成虫生活习性:食蚜瘿蚊成虫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成虫羽化大多集中在下午16时至午夜,产卵多在夜间,一般是单粒散产,蚜虫密度较高时可多粒成簇,最多时一簇可产10余粒卵。自然雌雄比一般高于1.7 :1,成虫寿命约为3-18天,一般约一星期,雄虫寿命较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17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