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热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2453.9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5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1/043 | 分类号: | F02G1/043;F02G1/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 热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燃热气机。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斯特林发动机是采用外燃加热方式,因此其功率密度和单机功率都严重受限,而且负荷响应差。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更新型的热气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燃热气机,包括配气活塞、动力活塞、冷却器、内燃燃烧室和工质导出口,所述配气活塞和所述动力活塞设在同一气缸中,且为共轴设置;所述配气活塞设在所述动力活塞和所述气缸的缸盖之间;所述配气活塞和所述动力活塞之间所在的缸套与所述气缸的顶部经通道连通,所述内燃燃烧室设在所述气缸的顶部内或设在靠近所述气缸顶部的所述通道内,所述工质导出口设在所述配气活塞和所述动力活塞之间的缸套上或设在靠近所述动力活塞的所述通道上。
所述冷却器设在所述配气活塞和所述动力活塞之间的缸套上和/或设在靠近所述动力活塞的所述通道上。
所述内燃热气机还包括有回热器,所述回热器设在所述通道上。
一种内燃热气机,包括配气活塞、动力活塞、冷却器、内燃燃烧室和工质导出口,所述动力活塞和所述配气活塞分设在两个气缸内,所述配气活塞所在的气缸为密封结构,且其底部经通道与所述动力活塞所在的气缸顶部连通,所述内燃燃烧室设在所述配气活塞所在气缸的顶部内,所述工质导出口设在所述通道上或设在所述动力活塞所在的气缸上。
所述冷却器设在所述通道上和/或设在所述动力活塞所在的气缸上。
所述内燃热气机还包括有回热器,所述回热器设在所述配气活塞和与其对应的气缸的内壁之间。
本发明的原理是:采用内燃燃烧室来替代现有配气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利用内燃燃烧室产生的高温高压工质,提供给由所述配气活塞和所述动力活塞构成的按斯特林循环工作的动力单元,使该动力单元得以工作。当该动力单元的工质系统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所述工质导出口将多余工质放出。
本发明中,所谓的按斯特林循环工作包括按理论斯特林循环工作和按实际斯特林循环工作。
本发明中,将高温工质接触到部件(如内燃缸、高温通道、回热器等)中的部分或全部设为绝热式,是指各部件自身为绝热材料制成或指仅采用了绝热衬里,这样就减少了相关设备的吸热效应,从而提高了热效率。
本发明中,应根据发动机、热气机及热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内燃热气机采用内燃燃烧室来代替现有配气活塞式斯特林发动机的加热器,使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量能更有效地得到使用,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也使得热气机的热效率得以提高,有利于节约能源,且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配气活塞、11气缸、2动力活塞、21气缸、3冷却器、4内燃燃烧室、5工质导出口、6气缸、7通道、8回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内燃热气机,包括配气活塞1、动力活塞2、冷却器3、内燃燃烧室4和工质导出口5,所述配气活塞1和所述动力活塞2设在同一气缸6中,且为共轴设置;所述配气活塞1设在所述动力活塞2和所述气缸6的缸盖之间;所述配气活塞1和所述动力活塞2之间所在的缸套与所述气缸6的顶部经通道7连通,所述内燃燃烧室4设在所述气缸6的顶部内,所述工质导出口5设在靠近所述动力活塞2的所述通道7上,所述冷却器3设在所述工质导出口5与所述通道7和缸套连通口9之间的所述通道7上,在所述工质导出口5处设置控制阀,上述的上述缸套连通口9是设置在所述配气活塞和所述动力活塞之间所在的缸套上。图中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混合后导入到所述内燃燃烧室4内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分别导入所述内燃燃烧室4内。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冷却器3设在所述配气活塞1和所述动力活塞2之间所在的缸套上和/或靠近所述动力活塞2的所述通道7上。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内燃热气机还包括有回热器8,所述回热器8设在所述通道7上。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24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控胶囊内镜
- 下一篇:假指甲片的简易自动落料叠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