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末用容器及其表征方法和来自该容器的粉末的使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3346.8 | 申请日: | 2013-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斯蒂芬·内特斯黑姆;阿里夫·德米尔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茵豪森等离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02 | 分类号: | B65D25/02;B65D25/20;G06K17/00;G06F2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孟桂超 |
地址: | 德国雷***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 容器 及其 表征 方法 来自 使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用容器。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粉末用容器的表征方法。根据一个可行实施方式,该粉末用于在涂覆装置中涂覆基材。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粉末的使用装置。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描述了一种基材涂覆装置。在一个装置中设有装有涂覆用粉末的容器。另外,在该容器内设有抽吸机构,其用于从来自容器的粉末表面抽吸粉末。该抽吸机构也负责将粉末从容器输送至基材。该容器在从容器取用粉末的过程中立于秤上。
背景技术
粉末用容器例如用于输送用于等离子体涂覆工艺或等离子体涂覆设备的定量细粒粉末。此时要避免粉末结团和沉积,因为否则可能做不到粉末输送。
未公开的国际专利申请PCT/EP2012/054340公开了粉末输送装置和方法。设有粉末用容器,其中该粉末在容器内限定出一个表面。抽吸机构形成有用于从该表面抽吸粉末的抽吸口。一运动机构用于产生在抽吸口和粉末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在相对运动过程中进行粉末抽吸,其中相对运动速度可如此变化,即,存在从容器至基材的稳定的粉末物料流。
德国专利申请公开DE 10 2010 014 552 A1公开一种用涂覆流体等离子体涂覆基材表面的方法。使低温等离子体的等离子体流对准基材表面。涂覆流体由载体液体和细粒粉末构成。涂覆流体在均质容器内被均质并且借助泵计量系统被送至等离子体。
欧洲专利申请EP 2 282 184 A1公开一种用于监测来自容器的取用物料的灌充程度的容器。该容器适用于粉末保存。在该容器内安装有至少一个RFID芯片,例如安置在容器底面上。与RFID芯片相连的光学传感器被用于确定灌充程度。没有公开可以用RFID芯片表征材料特性。
美国专利申请US2006/0132351A1公开一种用于监视粉末状物料灌充程度的容器,容器中设有少一个RFID芯片。不同的容器可以通过包含RFID芯片所载的身份号的参数记录来区分。描述了用于至少关于材料身份和品质地表征材料的参数记录,但该参数记录没有存在RFID芯片上,而是通过测量与RFID芯片一起来确定。没有公开允许授权使用容器的密钥。
国际专利申请WO2005/002992A1公开了一种容器,其适用于粉末保存并且配设有至少一个RFID芯片。该RFID芯片已经由生产厂商配备了用于鉴别容器和/或其内装物的参数记录。对此,RFID芯片安置在容器外侧上的一个单独凹槽里。没有公开允许授权使用容器的密钥。
在德国专利申请DE 102 007 013 093 A1公开了一种用于粉末使用的装置,其包括保存粉末的容器。没有描述布置载有参数记录的RFID芯片,所述参数记录用于进行材料表征(Materialcharakterisierung)。日本专利申请JP2001-130也没有公开在容器内布置RFID芯片。只公开了从容器中抽吸出粉末。
粉末抽吸只从装于容器内的粉末的表面起进行。为保证从容器至基材表面的稳定的粉末物料流,必然需要遵守一定的粉末质量标准。粉末质量标准不仅对将粉末从容器输送至基材负责,而且影响涂覆于基材表面的涂层的质量。粉末输送和涂层质量取决于粉末颗粒质量、大小和或许材料包(Gebinde)的脏污程度。
发明内容
鉴于此现有技术,本发明基于以下任务,提供一种粉末用容器,其中,借助该容器能够检查并监测粉末的表征参数,其中,这些参数被长久地指定给存在于容器内的粉末。
该任务将通过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特征的粉末用容器来完成。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是实现一种表征粉末用容器的方法,从而对于粉末的使用装置的运营商来说,可以确保所用粉末满足一定的质量标准或参数,该质量标准或参数对于利用该粉末的使用装置来质量足够高地处理该粉末来说是必需的。
以上任务将通过具有权利要求4特征的方法来完成。
本发明的又一个任务是提供一种粉末的使用装置,在此保证了该装置所用的粉末满足了一定的质量标准或参数。对此而言,利用该装置简易化了该粉末的使用装置的设定。
以上任务将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1特征的粉末的使用装置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茵豪森等离子有限公司,未经莱茵豪森等离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33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