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ZSM-5沸石分子筛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4279.1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姚小强;宋家庆;徐向宇;李兆飞;王骞;阎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9/40 | 分类号: | C01B3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zsm 分子筛 及其 制备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用于催化裂化反应的ZSM-5沸石分子筛,具体来说是一种直径为20~40μm的球形ZSM-5沸石分子筛。
背景技术
ZSM-5是一种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构成的具有三维孔道的硅铝酸盐,它首次由美国Mobil石油公司开发出来(US3702886,1972)。ZSM-分子筛具有高水热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卓越的择形催化效果、很宽的硅铝比变化范围、独特的表面酸性和较低的结碳量。基于以上特点,使得ZSM-5分子筛被广泛用于炼油工业、精细化工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分子筛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有赖于催化剂的开发。工业上使用最多的是多相固体催化剂,其必须具备(1)活性好;(2)选择性高;(3)活性稳定;(4)具有适宜的物化性能(比表面、孔体积、孔径等);(5)具有必要的强度;(6)有适宜的形状(粒径或粒度分布)等性能,才能在催化反应中充分的发挥效率。由于分子筛的粘性很小,颗粒也很小,单独使用分子筛成型的催化剂强度很低,不能直接用于催化反应,所以这类催化剂一般不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混合体,其中各组分根据其在催化剂中的作用可分为主催化剂、助催化剂及载体三大类。但是,通常加入粘结剂又会影响分子筛的性能。
为适应不同类型的反应器,所用的催化剂有不同的形状要求,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催化剂颗粒主要有球形、圆柱体等。
文献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2009(44)1280–1287合成了长约70μm的长条形ZSM-5分子筛,其配料比为: 4.5SiO2-1TPABr-1KOH-800H2O-200EG,2000C晶化48小时。这种方法合成的分子筛虽然颗粒较大,但是晶粒边缘尖锐,不耐磨损,可能会影响传质,不利于直接用于催化裂化反应中。
文献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2011(184)1–6报道了一种直径约为5μm的球形ZSM-5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首先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醇、环己烷为原料合成非离子乳化剂,与传统合成的ZSM-5混合,其摩尔比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醇:环己烷:ZSM-5=27:13:40:20,再向其中投入NaCl,在1750C晶化釜中反应48小时。该方法合成的球形ZSM-5晶粒较小,无法达到催化剂颗粒尺寸的要求,且合成工艺复杂,结晶度低。
Lubomira Tosheva等发现在传统的ZSM-5合成体系中加入树脂作为结构导向剂可以得到大尺寸空心微球,其直径可达400μm,BET为300m2/g。但是这种分子筛晶粒尺寸过大且机械强度不够。
上述文献中合成的大尺寸ZSM-5分子筛形状和大小不能满足催化剂要求,合成过程复杂。且使用较复杂的表面活性剂,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尺寸球形ZSM-5分子筛及其制备和应用,该分子筛大小形貌与已成型的催化剂相似,合成步骤简单,尺寸大小可控。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尺寸球形ZSM-5分子筛及其,该分子筛形貌为球形,直径为20-40μm,SiO2/Al2O3>20。
具体步骤是:以硅源或/和铝源、模板剂、水为原料,以氟化钾、氯化钾作为添加剂,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具体步骤是,硅源以SiO2计、铝源以Al2O3计、模板剂以TPA+计、钾盐以K计与水按照SiO2:Al2O3:TPA+:K:水=1:0-0.05:0.05-0.8:0.5-3:30的摩尔比混合均匀,室温下老化,移至不锈钢晶化釜,120-200℃下晶化1-7天,并将晶化所得固体产物煅烧,得到ZSM-5分 子筛。
本发明提供的分子筛,其大小与形貌基本与球形催化剂相符,可直接用于催化反应过程中,也为分子筛的形貌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ZSM-5分子筛Z1的X光衍射谱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ZSM-5分子筛Z1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42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轮胎
- 下一篇:一种金属/茶多酚作为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