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热值木炭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4574.7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31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京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京三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3/08;C10B57/00;C10B57/10;C10B57/02;C10B5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值 木炭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炭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热值木炭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在隔绝空气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木炭的主要成份是炭元素,灰分很低,热值约27.21-33.49兆焦/千克,此外还有氢、氧、氮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其含量与树种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最终炭化的温度及时间。
木炭由于无烟、无味、无毒,可广泛应用于家庭取暖,烧烤食品,在工业上可作为钢铁冶炼、硅铁冶炼及铜冶炼过程中的还原剂和增碳剂,也可作为工业原料,深加工活性炭、炸药和二硫化碳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
现有技术中制备木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窑烧法和干馏法。窑烧法是用泥土筑窑,满装木材后,从窑门或火门点火燃烧,使木材在窑内炭化,挥发物逸出而剩余木炭。干馏法,即木材干馏,其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脱水分解:干馏操作初期,温度相对较低,有机物首先脱水,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分解产生低分子挥发物;②热解:随着干馏温度的继续升高,有机物中的大分子发生键的断裂,即发生热解,得到液体有机物(包括焦油);③缩合和碳化:当温度进一步提高时,随着水和有机物蒸气的析出,剩余物质受热缩合成胶体,同时,析出的挥发物逐渐减少,胶体逐渐固化和碳化,并且随着温度升高、加热时间的延长,所生成的固体产物中的碳含量逐渐增多,氢、氧、氮和硫等其他元素含量逐渐减少,进而得到木炭。
传统的窑烧法和干馏法,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其需要大量的能耗,并且得到的木炭含碳量较低,发热量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工艺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热值木炭的制作方法,把传统的窑烧法和干馏法相结合,并且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精煤,使木炭的含碳量大幅度提高,其热值与传统方法生产的木炭相比有了显著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热值木炭的制作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选取长度为15-20cm、直径为3.0-6.0cm的木材,放置在露天场所晾晒1-2天,使其含水率控制在5%-12%之间;
(2)窖烧炭化
原料干燥阶段:将检验合格的原料装入炭窖,点火,升温至160℃-180℃,烘烤4-6h;
预炭化阶段:继续升温至200℃-300℃,烘烤2-3h;
全面炭化阶段:继续升温至400℃-600℃,维持在该温度下炭化5-7h,木质原料在高温下炭化为木炭;
精煤混合:将得到的木炭降温到常温后,将其粉碎为1mm-2mm大小的木炭颗粒,放入混合机,加入精煤粉和沥青粘结剂,搅拌0.5-1h;
成型: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成型机,压缩成型炭,晾晒1-2小时;
(3)干馏:将晾晒后的型炭装入炭窖,加热到500-700℃,干馏4-6h,得成品木炭。
其中,用于制备木炭的木材可以来源于各种天然树木(如杨木、柳木、桦木、松木),也可由木屑加工而成。
所述炭窑可以采用各种常见的窑,如鲤鱼窑、木瓢窑、铁窑、机窑。
预炭化阶段的温度优选为250-300℃。
全面炭化阶段的温度优选为550℃-600℃。
精煤混合步骤中,木炭与精煤粉、沥青粘结剂的重量比为5-7:3-4:0.1-0.5,优选为6:3.7:0.3。
成型阶段中,压缩得到的型炭的形状可以为球状或棒状。
干馏阶段中,加热的温度优选为550-650℃。
下面对各操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1、选材:
选材对于木炭的质量尤为重要,尤其要严格控制木材的含水率,必须控制在5%-12%之间。含水率小于5%,原料炭化速度慢,且粘度差,成棒不结实;含水率大于12%,则会导致炭棒弯曲,成炭密度小。因此,干燥原料时,可将原料放置露天场所晾晒1-2天,让其表层水份蒸发以减少炭化时间和燃料消耗。
2、窖烧炭化
2.1、原料干燥阶段:
检验合格的原料装窖后,从点火到温度升至160℃,这时原料所含的水分主要依靠外加热量进行蒸发,原材料化学性质在此没有变化,160℃-180℃高温烘烤4-6h,此阶段能有效的蒸发原材料内含的大量水分。
2.2、预炭化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京三,未经张京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4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板热轧机冷床
- 下一篇:一种立式底部搅拌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