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6048.4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9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管玉静;袁野;付汀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42 | 分类号: | H03F1/4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熊晓果 |
地址: | 61004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低噪声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广泛用于W波段各类雷达组件及毫米波通信系统的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
背景技术
低噪声放大器是卫星通信、雷达通信等领域中高灵敏度接收机的关键部件,通过低噪声放大器,从而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
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因其电路损耗小、噪声低、频带宽、动态范围大、功率大、附加效率高、抗电磁辐射能力强等特点,成为设计制造毫米波低噪声放大集成电路的最佳选择之一。采用MMIC工艺技术的W波段低噪声放大器在无线通信、雷达及毫米波成像等军民用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低噪声放大器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是电路的稳定性问题,因为在较低频段内有很高的增益及噪声,所以很容易引发低频振荡,使整个电路不能稳定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利用MMIC工艺制造的工作在W波段的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其在单芯片上集成有输入匹配电路,输入匹配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外部信号输入源,其输出端顺次级联四级晶体管放大器、输出匹配电路后向外输出,所述四级晶体管放大器包括第一级晶体管放大器、第二级晶体管放大器、第三级晶体管放大器、第四级晶体管放大器,各级晶体管放大器通过中间级匹配电路依次级联,各级晶体管放大器分别包括三极管、三级滤波电路,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通过三级滤波电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一级晶体管放大器发射极到地串联有电感,其余各级晶体管放大器中的发射极直接接地。
上述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中,所述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采用MMIC工艺制造。由于MMIC的衬底材料的电子迁移率较高、禁带宽度宽、工作温度范围大、微波传输性能好,所以MMIC具有电路损耗小、噪声低、频带宽、动态范围大、附加效率高、抗电磁辐射能力强等特点。
上述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中,所述四级晶体管放大器包括的第一级晶体管放大器、第二级晶体管放大器、第三级晶体管放大器、第四级晶体管放大器均为小尺寸晶体管,兼具低功耗和低噪声的特点。
上述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中,所述四级晶体管放大器为四级pHEMT晶体管放大器。
上述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中,所述三级滤波电路为三级RC滤波电路。
本发明提供的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在实际应用中与MMIC工艺完全兼容,单芯片中的四级晶体管放大器,级间有匹配电路,各级晶体管放大器的集电极和基极供电均采用三级RC滤波电路,分别针对各频率进行逐级滤波,再配以片外芯片电容,保证芯片的全频段稳定,从而可以有效抑制在W波段低噪声放大器中常见的低频振荡,提高了W波段低噪声放大器的稳定性和宽带性能。各级晶体管放大器均为小尺寸晶体管,兼具低功耗与低噪声的特点,第一级晶体管放大器发射极到地串联电感,保证了该芯片在获得良好输入驻波的条件下同时获得极低噪声,使各级放大电路噪声和增益同时达到良好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单芯片低噪声放大器可广泛用于W 波段各类雷达组件及毫米波通信系统等领域,其工作频段宽,且全频段性能稳定,各级放大电路能同时达到最佳噪声和输入驻波的良好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2为图1中四级晶体管放大器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中标记:1-单芯片,2-输入匹配电路, 3-四级晶体管放大器,3.1-第一级晶体管放大器,3.2-第二级晶体管放大器,3.3-第三级晶体管放大器,3.4-第四级晶体管放大器,4-输出匹配电路,5-三极管,6-三级RC滤波电路,7-中间级匹配电路,8-电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眼镜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深度的方法
- 下一篇:换向器电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