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压凿岩植入桩底后注浆的嵌岩预应力管桩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6091.0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1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孔超;孔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超 |
主分类号: | E02D7/00 | 分类号: | E02D7/00;E21B4/16;E02D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凿岩 植入 桩底后注浆 预应力 | ||
1.一种旋压凿岩植入桩底后注浆的嵌岩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有螺旋钻杆(6)的上部旋转动力头(2),该螺旋钻杆呈管状,该螺旋钻杆又穿过下部旋转动力头(3),并且依次与潜孔锤(4)及合金嵌岩钻头(5)连接;该潜孔锤外周设有锤套(8),该锤套与所述钢管(1)内壁设有空隙(11);所述下部旋转动力头的底部设有管接头(7),该管接头与所述钢管上端套接;所述管桩桩孔内植入圆形钢板,该圆形钢板与高度强预应力管桩(21)焊接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压凿岩植入桩底后注浆的嵌岩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旋转动力头(3)设有出土口(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压凿岩植入桩底后注浆的嵌岩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的螺旋钻杆(6)的管孔中设有高压空气管,该高压空气管与所述潜孔锤(4)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压凿岩植入桩底后注浆的嵌岩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预应力管桩(21)的外壁与所述钢管(1)具有间隙,该间隙为40~50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旋压凿岩植入桩底后注浆的嵌岩预应力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桩孔内埋入注浆管(22)至孔底。
6.一种旋压凿岩植入桩底后注浆的嵌岩预应力管桩的成桩步骤是,包括连接有螺旋钻杆的上部旋转动力头,该螺旋钻杆又穿过下部旋转动力头,并且依次与潜孔锤及合金嵌岩钻头连接;该潜孔锤外周设有锤套,该锤套与所述钢管内壁设有空隙;所述下部旋转动力头的底部设有管接头并与所述钢管上端套接,所述管桩桩孔底有圆形钢板,该圆形钢板与高度强预应力管桩连接;其成桩过程是:
第一步,桩机就位,所述钢管(1)与所述合金嵌岩钻头(5)、所述潜孔锤(4)连接,落地对准设计桩位,校正垂直;
第二步,所述钢管(1)底部锒有合金,所述下部旋转动力头(3)带动所述钢管(1)沿逆时针旋转,所述上部旋转动力头(2)连接所述螺旋钻杆(6)并带动所述潜孔锤(4)、所述合金嵌岩钻头(5)沿顺时针旋转;所述螺旋钻杆(6)管内的压缩空气管道连接所述潜孔锤(4),进行凿岩施工;所述上、下部旋转动力头带动锒有合金的钻具同心又相互反向旋转切削岩层,与所述潜孔锤快速凿岩、钻与凿的组合,达到超强嵌岩的能力,快速穿越卵石层、碎石层及嵌入设计要求与深度的岩石层;此时,土体与钻切屑的岩屑进入所述钢管(1)内,并由所述螺旋钻杆将土体与钻切的岩屑所述下部动力头的出土口排至地面;
第三步,从所述钢管(1)内拔出所述螺旋钻杆、潜孔锤和合金嵌岩钻头,至钢管的上口,所述下部旋转动力头脱离所述钢管的上口;所述管桩桩孔内植入圆形钢板,该圆形钢板与高强度预应力管桩(21)焊接一体,埋入注浆管(22)至孔底;
第四步,所述下部旋转动力头与所述钢管(1)的上口套接,先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再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使所述钢管与土的摩阻力降低,然后将该钢管拔出土层;
第五步,所述注浆管(22)注入水泥浆,并填满预应力管桩(21)的外壁与桩周岩土之间的间隙,该预应力管桩因圆形钢板已将管底焊接封口,注入的水泥浆不会进入预应力管桩的空心内;然后拔出该注浆管,即成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超,未经孔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09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