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钢缠绕管用高效焊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6645.7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8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钟合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通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22 | 分类号: | B29C65/22;B29L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钢 缠绕 管用 高效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钢缠绕管用高效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塑钢缠绕管生产技术的高速发展,现有生产技术越来越成熟,但是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如在型材粘合的时候如果不能保证持续的高温,那么管材就不能有效的成型,而型材粘合过程是塑钢缠绕管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于是人们开始使用热风机进行加热,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还具有以下缺点:
①成本过高,高品质热风机价格昂贵,虽然效果不错,但是生产成本过高,不利于长远发展,劣质热风机价格低廉,但是其效果太差,不能达到预期生产质量,产品不过关既浪费原料也误时误工。
②稳定性不好,热风机加热过程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不能保证温度的持续性合高效性。
③安装不便,占用本就紧张的空间,并且随着生产规格的更改,固定方式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就给安装和调试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钢缠绕管用高效 焊接装置,能够在型材成型过程中持续的对型材的粘合部位进行稳定加热,增加焊接效果,保证塑钢缠绕管的成型质量。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钢缠绕管用高效焊接装置,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墙板,该两墙板之间平行间隔设有若干个滚轮装置,该每一滚轮装置包括中心轴和中心可转动套设于该中心轴上的若干个滚轮,按照进料方向,其中一个滚轮装置形成第一进料滚轮装置,所述第一进料滚轮装置的第一个滚轮内设有加热丝形成加热辊,该加热辊与所述墙板之间分别设有铝板和胶木,所述铝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进料滚轮装置的中心轴上,所述胶木固定于所述加热辊上;所述胶木上以所述第一滚轮装置的中心轴的轴线为轴心设有两间隔的环状导电铜环,所述加热辊的加热丝两端分别与该两导电铜环连接;所述铝板一侧面上设有与电源的火线和零线分别连接的两碳刷,该两碳刷位置分别对应所述导电铜环并能与其摩擦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滚轮上设有滚花花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加热效果好,焊接强度高,因为加热辊可以保证持续恒温的对型材粘合部位进行加热,加热稳定,温度可以通过电流进行调整,使加热效果更加明显和提高。
②与传统工艺相比本装置的成本明显降低,经济效益有显著提高,本装置摒弃了价格高昂的加热器,采用新型加热辊单独对焊接点的两面进行加热,不但减小了成本还为安装提供了便利。
③本装置的加热区域在滚轮内部,如此就节约了大量空 间,为生产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由于加热装置没有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也就减少了许多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第一进料滚轮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墙板 2——滚轮装置
3——中心轴 4——滚轮
5——第一进料滚轮装置 6——加热丝
7——加热辊 8——铝板
9——胶木 10——导电铜环
11——碳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塑钢缠绕管用高效焊接装置,包括两平行间隔设置的墙板1,该两墙板之间平行间隔设有若干个滚轮装置2,该每一滚轮装置包括中心轴3和中心可转动套设于该中心轴上的若干个滚轮4,按照进料方向,其中一个滚轮装置形成第一进料滚轮装置5,所述第一进料滚轮装置的第一个滚轮内设有加热丝6形成加热辊7,该加热辊与所述墙板之
间分别设有铝板8和胶木9,所述铝板固定于所述第一进料滚轮装置的中心轴上,所述胶木固定于所述加热辊上;所述胶木 上以所述第一滚轮装置的中心轴的轴线为轴心设有两间隔的环状导电铜环10,所述加热辊的加热丝两端分别与该两导电铜环连接;所述铝板一侧面上设有与电源的火线和零线分别连接的两碳刷11,该两碳刷位置分别对应所述导电铜环并能与其摩擦接触。这样,在塑钢缠绕管的成型过程中,使碳刷通电,两电源的火线和零线分别通过两碳刷和两铜环连接,并与加热辊中的加热丝相连形成回路,从而可以对型材粘合处的两面进行持续加热,使焊接表面局部融化,保证焊接时的焊缝强度,从而有效保证成型质量。
优选的,在所述滚轮上设有滚花花纹,滚花花纹可以增加焊接时的焊接面积,提升焊接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通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通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