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油浆阻垢剂注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6712.5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9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葛晓军;闵敏;黄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创新石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5/04 | 分类号: | C10G7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21421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油浆阻垢剂 注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化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油浆阻垢剂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油浆阻垢剂注入装置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第一种是,阻垢剂管线与油浆管线采用承插焊连接,且不带喷嘴,这种结构的油浆阻垢剂注入装置在焊口处容易泄露,会造成整个装置停车处理漏点,严重影响生产,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随时;第二种是,根据第一种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的,在油浆管线内部增加喷嘴,在喷嘴外周套装不锈钢耐磨护套,所述护套伸出油浆管线并与其对焊连接,这种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在焊接处存在砂眼,其原因是阻垢剂的稀释溶剂是为沸点约200℃的芳烃溶剂油,需要将其注入到温度约在360℃的油浆管线内,而稀释溶剂在碰到高温时,会大量汽化造成气蚀,所以,在焊接处会产生砂眼情况,而这些缺陷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进度,给实际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产生砂眼缺陷,提高生产效率,使用寿命长的新型油浆阻垢剂注入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浆阻垢剂注入装置,它包括阻垢剂注入管线和油浆管线,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垂直于所述油浆管线并伸入其内部,在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和油浆管线垂直处的阻垢剂注入管线外部设有注入点保护套管,在所述注入点保护套管顶部设有套管法兰,在所述套管法兰上方设有注入线异径法兰,所述套管法兰与注入线异径法兰配合紧密连接。
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伸入所述油浆管线内部并至其中心线位置。
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的外径小于所述注入点保护套管内径,它们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套管法兰固定设置在所述注入点保护套管管壁外部。
所述注入线异径法兰设置在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管线壁外部。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发明各部件紧密配合连接,运行安全可靠,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和注入点保护套管之间存在间隙,可以避免砂眼等缺陷的产生,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置的使用寿命,采用套管法兰和注入线异径法兰分别紧密配合注入点保护套管和阻垢剂注入管线,使得整体结构紧密结合,不易产生泄露,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伸入所述油浆管线内部并至其中心线位置,使得阻垢剂的注入方向和油浆的流动方向相同,本装置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阻垢剂注入管线;2、油浆管线;3、注入点保护套管;4、套管法兰;5、注入线异径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浆阻垢剂注入装置,它包括阻垢剂注入管线1和油浆管线2,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1垂直于所述油浆管线2并伸入其内部,在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1和油浆管线2垂直处的阻垢剂注入管线1外部设有注入点保护套管3,在所述注入点保护套管3顶部设有套管法兰4,在所述套管法兰4上方设有注入线异径法兰5,所述套管法兰4与注入线异径法兰5配合紧密连接;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1伸入所述油浆管线2内部并至其中心线位置;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1的外径小于所述注入点保护套管3内径,它们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套管法兰4固定设置在所述注入点保护套管3管壁外部;所述注入线异径法兰5设置在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1管线壁外部。本发明各部件紧密配合连接,运行安全可靠,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和注入点保护套管之间存在间隙,可以避免砂眼等缺陷的产生,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置的使用寿命,采用套管法兰和注入线异径法兰分别紧密配合注入点保护套管和阻垢剂注入管线,使得整体结构紧密结合,不易产生泄露,所述阻垢剂注入管线伸入所述油浆管线内部并至其中心线位置,使得阻垢剂的注入方向和油浆的流动方向相同,本装置符合实际使用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创新石化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创新石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7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褐煤干燥成型煤或半焦钝化精制的新工艺
- 下一篇:污泥燃料制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