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平衡控制机制的仿人足球机器人全向踢球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6877.2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7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梁志伟;刘娟;郝越;朱松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平衡 控制 机制 足球 机器人 全向 踢球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仿人机器人踢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双平衡机制的仿人足球机器人全向踢球方法。
背景技术
仿人足球机器人是仿人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分支,与一般的仿人机器人相比,仿人足球机器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运动灵活等特点。另外由于仿人足球机器人的竞技娱乐性,使得其更容易走进人类的生活。因此仿人足球机器人已经成为烦人机器人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1996年,RoboCup国际联合会成立,并在日本举行了表演赛。2002年的RoboCup比赛中启动了类人组的比赛,比赛要求仿人足球机器人反应迅速,能进行较为激烈的对抗,因此参赛队伍要综合考虑其仿人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平衡等多方面的技术。
在仿人机器人踢球方面,也有其它一些方法,如Rui Ferreira的仿人机器人全向踢球的方法,采用贝塞尔曲线规划足部运动轨迹,并结合基于质心的稳定性控制模块,该方法当修改支撑腿的关节位置以更好的维稳时,会同时改变游脚的位置即踢球的脚的运动轨迹会出现偏差;Patrick MacAlpine的踢球引擎执行机制,建立踢球技能文件以动态规划不同踢球方式下的足部运动轨迹,根据足球的位置确定固定的踢球方向。该方法使用CMA-ES优化足部运动的轨迹点,以控制踢球的距离和速度等重要的参数。
由于上述方法都是研究基于特定模块的踢球运动,而在动态对抗和时间因素等方面有一定地缺陷,即无法快速、准确而又稳定的完成踢球动作。上述问题是在仿人足球机器人的踢球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双平衡机制的仿人足球机器人全向踢球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基于特定模块踢球运动,而在动态对抗和有限的时间内应用效率并不高,即抗外界干扰性不高,无法快速、准确而又稳定的完成踢球动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双平衡控制机制的仿人足球机器人全向踢球方法,包括踢球点选择机制、足部空间轨迹规划、关节角度计算和双平衡控制机制,
步骤一,踢球点选择机制:以球为圆心、目标偏移TOffsetP为半径确定圆,该圆周上面的点均为可行的踢球点K1、K2……Kn,对其中若干个踢球点的踢球代价值KickCost进行分析;选取踢球代价值KickCost为最小值时的踢球点得到最小代价踢球点,并控制机器人A行走至该最小代价踢球点;
步骤二,足部空间轨迹规划:由机器人A身体重心的转移,同时利用三次样条插值法进行足部三维空间轨迹的规划,以获得机器人A每个时刻足部运动的参考位姿;
步骤三,关节角度计算:由步骤二得出机器人A每个时刻足部运动的参考位姿利用逆运动学知识计算出机器人A的膝盖处的关节角、踝关节的滚动角和俯仰角,以及股关节的偏摆角、滚动角和俯仰角;
步骤四,双平衡控制机制:包括机器人A身体的倾斜角度的控制和机器人A髋关节的滚动和俯仰角速度变化的控制,采用基于质心平衡的方法,维持机器人A身体在的X-Y平面上的稳定同时控制机器人A身体的倾斜角度;采用陀螺仪反馈平衡机制对机器人A髋关节的滚动和俯仰角速度变化的控制。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的踢球点选择机制中最小代价踢球点的选取包括步骤1a和步骤1b:
步骤1a,踢球点选择机制:以球为圆心、目标偏移TOffsetP为半径确定圆,该圆周上面的点均为可行的踢球点K1、K2……Kn,对其中若干个踢球点的踢球代价值KickCost进行分析;机器人A的当前位置AgentP为机器人A相对于球而言的二维坐标值,目标偏移位置TOffsetP为机器人A的踢球点K1相对于球而言的偏移量,当前位置AgentP与目标偏移位置TOffsetP之差的绝对值除以标准值m得到距离代价值DistCost:
(1)
步骤1b,计算机器人A的转身代价值TurnCost,机器人A的当前朝向与球形成的夹角,踢球点K1的朝向与球形成的夹角,夹角与夹角之差的绝对值除以即是转身代价值TurnCost:
(2)
步骤1c,距离代价值DistCost和转身代价值TurnCost之和为机器人A在踢球点的踢球代价值KickCost: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8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化信息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监控镜头的调焦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