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吸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6932.8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西山伸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5/10 | 分类号: | F02M35/10;F02M3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静冈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吸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具体来说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外部获取内燃机的燃烧用的空气进行清洁并供给给内燃机用的吸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摩托车中,设置有用于对内燃机供给燃烧用的空气的吸气装置。在以往的吸气装置中,在其内部构造为,设置用于清洁空气的过滤器过滤元件,并且,形成有用于将吸入的空气导入到过滤器的流通路径。并且,在这样的吸气装置中,作为用于实现吸气音的降低构造,已提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构造。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气装置(空气滤清器)的盖体形成隔开部,该吸气装置具有在盖体的侧壁部和隔开部之间形成有流通通路的构造。并且,专利文献1的吸气装置希望通过在流通通路中使所吸入的空气整流,从而实现吸气音的降低。
然而,专利文献1所述的构造具有如下所述的问题。在通过盖体的侧壁部和隔开壁形成空气的流通通路的构造中,流通通路的长度通过吸气装置(特别是盖体)的尺寸、形状决定。因此,不能增长流通通路、吸气的整流变得不充分,可能无法实现吸气音的降低。另外,增长流通通路时,在流通通路中产生的气柱共鸣声变大,噪音可能会增大。此外,增长流通通路时,压力损失变大,可能导致发动机的输出的低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9-121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所述实情,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在内燃机的吸气装置(空气滤清器)中,实现噪音的降低。
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向内燃机供给燃烧用的空气的吸气装置(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该壳体在内部形成有空间;该内燃机的吸气装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空间还具有:脏污侧,该脏污侧形成有脏污侧室以及将空气导入到所述脏污侧室的导入路径;清洁侧,该清洁侧形成有清洁侧室;分隔部件,该分隔部件分隔所述脏污侧和所述清洁侧;以及吸气部,该吸气部将空气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取入到所述脏污侧,在所述脏污侧形成有从所述吸气部沿着所述壳体的侧壁的一部分延伸、在和所述侧壁的一部分之间形成所述导入路径的间隔壁部,并且,在所述间隔壁部的延伸方向上的中间形成有将所述导入路径和所述脏污侧室连通成空气能够流通的连通孔。
所述脏污侧为吸气路径的上流侧(大气侧),所述脏污侧室为设置在吸气路径的上流侧(大气侧)的舱室,所述清洁侧为吸气路径的下流侧(内燃机侧),所述清洁侧室为设置在吸气路径的下流侧(内燃机侧)的舱室。
所述连通孔的特征在于,形成在来自所述吸气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
所述连通孔的特征在于,形成在从所述间隔壁部的从延伸方向上的始端到终端的距离的1/3~2/3的范围。
所述间隔壁部的特征在于,形成有在所述吸气部的附近弯曲的弯曲部、和在所述弯曲部的末端侧形成为大致直线的直线部,所述连通孔形成在所述直线部。
所述连通孔的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间隔壁部的高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所述壳体具有主体、和可装拆地安装于所述主体的盖部件,所述间隔壁部一体形成于所述盖部件。
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通过在导入路径的中间的连通导入路径和脏污侧室的连通孔,能够释放吸气压力。因此,能够使共鸣声降低,能够实现吸气装置发出的噪音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吸气装置的摩托车的构造的左侧视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适用本发明实施方式所述的吸气装置的摩托车的构造的右侧视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发动机单元以及吸气装置的安装构造的右侧视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斜前方看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是从斜后方看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吸气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导入路径以及脏污侧室的构造的图。
图8是从上方看吸气部以及导入路径的截面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导入路径以及脏污侧室的构造的截面图,是从侧方向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的效果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5:吸气装置
50:壳体
51:主体
52:盖部件
53:分隔部件
54:过滤器过滤元件
56:脏污侧
57:清洁侧
58:间隔壁部
511:侧壁部
521:前壁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69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桨距锁定系统
- 下一篇:用于设定点改进的烟灰累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