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及动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7070.0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6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晓义 |
主分类号: | F02B23/02 | 分类号: | F02B2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及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力装置,比如汽车的发动机,产生的压力不大,所以产生的推动力不大,其原因是气缸内的压力不大,燃烧室容积小,燃料只能间断地补充导致无法充分燃烧,浪费了很多能量,同时还造成严重的污染。只有动力装置内具有足够的压力,油料才能充分燃烧并产生更大的推动力,而油料的充分燃烧也能减少汽车的耗油量,耗油量减少的同时尾气的排放量也会大大减少。遗憾的是,当前的汽车发动机在技术上无法做到使油料充分燃烧,动力装置由于产生的压力不大,所以产生的推动力也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具有更大推动力的汽车发动机及动力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发动机,包括相互连接的中空的壳体和气缸,所述壳体内设有叶轮和与叶轮同轴设置的转速比叶轮更快的离心装置,在所述叶轮的出风方向设有燃烧室,所述离心装置位于该燃烧室内,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连接至气缸,所述气缸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通过连杆连接至曲轴。
其中,所述离心装置与转轴的连接处设有轴承和变速盒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离心装置为中空转筒,所述中空转筒包括套筒状的套圈和至少两条的扰流条,所述套圈套装在转轴上,所述扰流条的两端固定在套圈上并以套圈为中心对称布置,扰流条的内外两面都为平面,或都为弧面,或一面为平面一面为弧面,扰流条的形状为弧形、三角形或螺旋形。
其中,所述离心装置为转盘,所述转盘的迎风面上设有导气口,转盘的周缘设有一圈边框,所述边框上均布至少两个喷气口,转盘的底部为弧形导气板。
其中,所述离心装置为圆盘,所述圆盘设置在至少一级叶轮的背风面后。
其中,所述圆盘的迎风面或背风面中至少有一面设有螺旋形、弧形、直线型或折线形的凹陷或凸起,圆盘的迎风面或背风面都为平面,或都为中间高周缘低的弧面,或一面为平面一面为中间高周缘低的弧面,当两面都为弧面时,背风面弧面的弧度大于迎风面。
其中,所述气缸上设有排气管和与所述出气口相连的通气管,在所述排气管和通气管内设有用于控制进气和排气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叶轮以及和叶轮设置在同一根转轴上的离心装置,所述离心装置的转速快于叶轮,离心装置的直径小于叶轮。
其中,所述离心装置为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汽车发动机中的离心装置。
其中,该动力装置可用于包括水或空气等流体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改变传统动力装置把燃烧室设在气缸内的结构,更合理地将具有空压机效果的叶轮组和燃烧室设于同一壳体内并将该壳体的出风口与气缸连接,并在燃烧室中设有离心装置或在叶轮组中设有圆盘,离心装置或圆盘与叶轮组各自产生的流体之间因路径不同流速不同而产生更大压力差,喷出的燃料混在这股流体中高速旋转并在转动过程中经过很长的路径,在此过程中油料被点燃并得到充分的燃烧,然后把经过充分燃烧而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流体输入气缸内推动活塞带动连杆曲轴转动;由于油料得到充分燃烧,推动力大大提高的同时能耗减少,尾气中的碳和PM2.5的含量也大大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离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离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离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离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中离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汽车发动机连接六个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圆盘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圆盘的另一面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B-B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0中B-B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壳体;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3、转轴;104、套圈;105、轴承;106、变速盒;107、喷嘴;108、燃烧室;
2、离心装置;201、外表面;202、内表面;203、中空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晓义,未经朱晓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7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FPGA的光纤图像实时处理方法
- 下一篇:增力型密闭筒式液压打桩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