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对柑橘木虱具强致病力的淡紫拟青霉菌株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7537.1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0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鹿连明;杜丹超;蒲占湑;胡秀荣;陈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柑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N63/04;A01P7/04;C12R1/79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1802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柑橘 木虱具强 致病 淡紫 青霉 菌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对柑橘木虱具强致病力的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属同翅目(Homoptera)、木虱科(Chermidae),是柑橘、柠檬、黄皮、九里香、枸杞等芸香科植物新梢期的主要害虫,也是传播柑橘黄龙病的唯一自然虫媒。柑橘黄龙病作为当前柑橘生产上防治最难、威胁最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对柑橘产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但目前对该病害尚未获得有效的防治药剂,以防治柑橘木虱为主的综合防治是当前该病害防控的主要办法。因此,加强对柑橘木虱的防治,无论对于控制柑橘黄龙病的流行还是降低虫体本身对柑橘的危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于柑橘木虱的防治多采用化学防治措施,然而化学农药的频繁使用造成了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破坏和柑橘木虱产生抗药性等诸多问题,而生物农药以其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和原料易得等特性被人们认为是未来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药剂。因此,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柑橘木虱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在利用植物提取物、昆虫天敌等防治柑橘木虱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在柑橘木虱虫生真菌方面也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如目前已报道的对柑橘木虱具有致病效果的真菌有檬形被毛孢(Hirsutella citriformi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蚜笋顶孢霉(Acrostalagmus aphidium)、黄色镰刀菌(Fusarium culmorum)和蜡蚧轮枝菌(Lecanicillium lecanii)等。目前对于柑橘木虱生防菌的研究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在农业生产中利用生防菌制剂成功防治柑橘木虱的实例尚未有见报道。因此,目前对于柑橘木虱虫生真菌进一步的分离筛选和生物潜能的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将来柑橘木虱生物防治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研究发现该菌除对多种植物线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外,还可寄生荔枝蝽象、叶蝉、褐飞虱、白蚁、象鼻虫和茶蚕等多种昆虫,另外,该菌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且其代谢产物还可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植物根系和植株生长等,其产生的多种功能酶还具有一定的农药降解效应。目前,已有市场化的针对防治根结线虫等的淡紫拟青霉生防菌制剂。然而,对于淡紫拟青霉可寄生于柑橘木虱的现象及利用淡紫拟青霉防治柑橘木虱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有见报道。本发明所提供的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力的淡紫拟青霉菌株,是对目前柑橘木虱虫生真菌资源的有益补充,具有被开发为柑橘木虱生防菌制剂的潜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对柑橘木虱具强致病力的淡紫拟青霉菌株,该菌株具有被开发为生物农药的潜能,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所提供的淡紫拟青霉菌株为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ZJPL08,已于2013年3月15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记保藏,保藏编号为CGMCC No. 7318。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淡紫拟青霉菌株在防控柑橘黄龙病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用于防治柑橘木虱的生物农药中的应用,菌株ZJPL08的分生孢子悬浮液对柑橘木虱具有强致病力。
所述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菌株ZJPL08是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橘园中采集的柑橘木虱虫体上分离获得的,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ITS1-5.8S rDNA-ITS2序列和菌种分类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柑桔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柑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7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