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收音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17541.8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0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林韦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H05F3/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赵根喜;吕俊清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音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收音模块;特别关于一种具有导电结构的收音模块。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笔记型电脑或行动电话等电子产品上常内建有收音模块,且这些电子产品在出厂时,必须通过严格的电磁兼容性(EMC)以及静电放电测试(ESD)等检测规范,以保护消费者使用时的安全。
然而,一般使用者在使用这些电子产品时,由于使用者本身在操作时所产生的静电仍容易导致收音模块损坏,且收音模块所产生的电磁波也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现有问题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收音模块,包括一收音元件、一壳体以及一接地元件,前述壳体包括一第一吸音结构、一第一导电结构与一开孔,前述开孔贯穿前述第一吸音结构以及第一导电结构,且前述第一导电结构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前述收音元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前述第一导电结构设置于前述第一吸音结构与前述收音元件之间,并且电性连接前述接地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导电结构具有一第一尖端部,邻接前述开孔。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吸音结构具有多个第一穿孔,且前述第一导电结构更具有多个第一突出部,穿设于前述第一穿孔中。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壳体还包括一第二吸音结构与一第二导电结构,前述开孔贯穿前述第二吸音结构以及第二导电结构,且前述第二导电结构设置于前述第一吸音结构与第二吸音结构之间,并电性连接前述接地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导电结构与前述第二导电结构为一体成型,并形成有大致对称的两个F字型截面。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导电结构具有一第二尖端部,邻接前述开孔。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吸音结构具有多个第二穿孔,且前述第二导电结构更具有多个第二突出部,穿设于前述第二穿孔中。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开孔的位置对应于前述收音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吸音结构的材料包括吸音棉。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收音元件电性连接前述接地元件。
附图说明
图1A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收音模块剖视图。
图1B表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收音模块剖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收音模块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0’~收音模块;
100~收音元件;
200~壳体;
202~第一吸音结构;
202a~第一穿孔;
204~第一导电结构;
204a~第一尖端部;
204b~第一突出部;
206~开孔;
208~第二吸音结构;
208a~第二穿孔;
210~第二导电结构;
210a~第二尖端部;
210b~第二突出部;
300~接地元件;
S~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A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收音模块10可装置于一笔记型电脑或行动电话等电子产品,其主要包括一收音元件100、一壳体200以及一接地元件300。
前述壳体200包括一第一吸音结构202、一第一导电结构204、一开孔206、一第二吸音结构208以及一第二导电结构210,前述第一导电结构204形成有一容置空间S,可用以容置收音元件100,且前述开孔206贯穿第一吸音结构202、第一导电结构204、第二吸音结构208以及第二导电结构210,并与容置空间S相互连通,使得外部声音能够传送至收音元件100。于本实施例中,开孔206的位置对应于收音元件100,且收音元件100可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一微型麦克风与一收音电路(图未示),并通过与收音模块10的接地元件300电性连接,而可将外来静电导出收音模块10,以避免静电导致收音元件100损坏。
请继续参阅图1A所示,前述壳体200主要由两个吸音结构(第一、第二吸音结构202及208)以及两个导电结构(第一、第二导电结构204及210)所组成,其中第一导电结构204与第二导电结构210可为一体成型,并具有大致对称的两个F字型截面,且第一吸音结构202位于第一、第二导电结构204及210之间,第二吸音结构208则设置于第二导电结构210的外侧,其中第一、第二吸音结构202及208的材料例如为吸音棉,据此可避免外部声波受到反射,并进而提供良好的收音效果。此外,第一、第二导电结构204及210则可包括导电布或者铝箔等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75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