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把手装置及其门锁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7730.5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吕世敏;黄福志;李宗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63/06 | 分类号: | E05B63/06;E05B1/00;E05B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江耀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手 装置 及其 门锁 | ||
1.一种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装置包含有:
枢转部,具有依据长轴方向所围绕形成的环绕壁,所述环绕壁具有位在一端的顶面;以及
把手本体,具有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是由所述枢转部沿着垂直于所述长轴方向的横轴方向所延伸,且所述延伸部是与所述环绕壁的所述顶面间具有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的所述延伸部是不与所述环绕壁的所述顶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本体进一步包含有:
颈部,其以曲面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环绕壁的所述顶面与所述延伸部。
4.一种利用把手启闭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包含有:
锁闩套筒;
锁闩头,其以可伸缩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锁闩套筒内;以及
把手装置,用来带动所述锁闩头在所述锁闩套筒内伸缩,所述把手装置包含有:
枢转部,具有依据长轴方向所围绕形成的环绕壁,所述环绕壁具有位在一端的顶面;以及
把手本体,具有延伸部且所述延伸部是由所述枢转部沿着垂直于所述长轴方向的横轴方向所延伸,且所述延伸部是与所述环绕壁的所述顶面间具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进一步包含有:
锁闩带动件,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锁闩套筒内,所述锁闩带动件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固定结构,其中所述锁闩头是连接在所述锁闩带动件的所述端,所述锁闩头是沿着第一方向移动而在所述锁闩套筒内伸缩,所述锁闩头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处形成有第二固定结构;以及
固接结构,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所述固接结构用来固定所述锁闩头在所述锁闩带动件的所述端,以使所述锁闩带动件带动所述锁闩头伸出所述锁闩套筒外或缩入所述锁闩套筒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界定的接合面结构,所述固接结构用以将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予以面对面接合固定。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分别为穿孔结构,且所述穿孔结构是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而成型,所述固接结构插设在所述两穿孔结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为螺柱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为穿孔结构,且所述螺柱结构与穿孔结构均是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而成型,所述固接结构穿设所述穿孔结构以锁附在所述螺柱结构,藉以固定所述锁闩头在所述锁闩带动件的所述端。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锁进一步包含有:
解闩件,其因应于外力作用于把手装置而被牵引带动在所述锁闩套筒内滑动,且所述锁闩带动件是被所述解闩件所牵引带动,所述锁闩带动件进一步形成有限位结构,所述解闩件是被所述限位结构所限制,以使所述锁闩带动件与所述解闩件是呈上下重迭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闩套筒包含有固定板以及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套筒本体,所述固定板用来固定所述套筒本体在门片上,所述门锁进一步包含有:
延伸套筒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套设在所述套筒本体,且所述解闩件是突出于所述延伸套筒件之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上形成有第一滑动结构,所述延伸套筒件上形成有第二滑动结构,所述第一滑动结构用来与所述第二滑动结构配合,以使所述延伸套筒件相对所述套筒本体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闩,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套筒件上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以及第二限位结构,所述锁闩进一步包含有弹性卡合件,其安装在所述套筒本体上,所述弹性卡合件包含有:
弹性本体,其弹性抵接于所述套筒本体上;以及
突出结构,其设置在所述弹性本体上,所述突出结构用来在所述延伸套筒件相对所述套筒本体滑动至所述突出结构对齐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时被所述弹性本体驱动,藉以卡合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突出结构进一步用来在所述延伸套筒件相对所述套筒本体滑动至所述突出结构对齐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时被所述弹性本体驱动,藉以卡合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77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烯硫醇系固化性组合物及其固化物
- 下一篇:聚酰亚胺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