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非线性降维的虚拟网络资源动态自适应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7735.8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4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厚;韩言妮;林涛;唐晖;慈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12/917 | 分类号: | H04L12/917;H04L12/8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8 | 代理人: | 杨小蓉,杨青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非线性 虚拟 网络资源 动态 自适应 调节 方法 | ||
1.一种基于非线性降维的虚拟网络资源动态自适应调节方法,包括:
步骤1)、采集底层物理网络的数据,得到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中的节点或链路在多个相邻时间点的关于实时剩余资源的数据;
步骤2)、对步骤1)所采集的数据做降维处理,得到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中的节点或链路的二维关系分布图;其中,在所述的步骤2)中,采用等距映射法对步骤1)所采集的数据做降维处理,包括:
步骤2-1)、计算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中所有节点或所有链路之间的欧氏距离,根据计算得到的欧式距离确定所述所有节点或链路的邻居关系,将所述所有节点或链路的邻居关系用一带有权重的无向图加以表示,该无向图中的节点表示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中的节点或链路,该无向图中的权重表示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中的节点与节点间或链路与链路间的测地线距离;其中,所述测地线距离采用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近似;
步骤2-2)、根据步骤2-1)确定的无向图,计算无向图内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然后据此估算无向图内所有节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
步骤2-3)、根据所有节点之间的测地线距离,利用MDS多维标度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得到二维关系分布图;
步骤3)、根据步骤2)所得到的二维关系分布图对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中的节点或链路进行聚类;
步骤4)、根据步骤3)的聚类结果,在下一时间阶段对虚拟网络重新进行映射,在重新映射的过程中,优先选择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中利用率低的节点簇或链路簇来进行虚拟资源的映射;
步骤5)、在运行一定时间后重新执行步骤1),直至虚拟资源分配的过程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非线性降维的虚拟网络资源动态自适应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二维关系分布图上节点之间的距离关系和分布,将节点划为不同的簇,从而实现对所述底层物理网络中的节点或链路的聚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773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