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电机多模式耦合驱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7747.0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1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辉;张承宁;韩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7/28 | 分类号: | B60K17/28;B60K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模式 耦合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总成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电机动力耦合驱动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大客车的电驱动装置常采用单一大功率驱动电机与变速箱,通过控制变速箱工作于不同变速比,对驱动系统输出的转矩转速进行调节,以满足车辆爬坡和高速行驶的要求。随着对车辆驾驶的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变速箱采用自动变速器成为了必然趋势。然而自动变速箱在进行换挡过程中,由于需要切断动力源,造成车辆换挡时出现动力中断,因而会出现车辆失速以及产生冲击等问题。
申请号为201010100671.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适合电动大客车的双电机转速耦合驱动总成,由一组简单行星齿轮机构、两台驱动电机、一个锁止器组成。低速时一号电机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相连,锁止器锁止齿圈,动力由太阳轮输入,由行星架输出以实现减速变比、输出大转矩;高速时,锁止器解锁齿圈,一号电机动力输入至太阳轮,二号电机动力输入至与之相连的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通过行星齿轮机构实现两个电机输入动力的转速耦合;该方案结构简单且减小了单台电机的转矩容量和功率。但存在如下不足:低速时只有一台电机参与工作,另一台电机不能参与工作,在低速爬坡时对一号电机的转矩容量要求高;高速时简单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决定了二号电机的输出转矩大于一号电机的输出转矩,一号电机输出的转矩受制于二号电机的转矩容量。因此车辆在低速行驶时,二号电机利用率低,在高速行驶时,一号电机利用率较低。
申请号为201210024534.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电机耦合变速装置,由一组行星齿轮机构、一组定轴齿轮机构、两台驱动电机、一个锁止器、两个离合器组成。通过对两个离合器与一个锁止器的联合控制可以实现双电机的转矩耦合输出和转速耦合输出,以及两种输出模式之前的切换。该方案实现了车辆行驶时的无动力中断换挡;在低速时通过双电机转矩耦合实现大转矩输出,高速时通过双电机转速耦合实现高转速输出;无论是在转矩耦合还是在转速耦合下,两台电机都参与工作,利用率较高。但存在机械结构复杂的不足;在转矩耦合工作模式与转速耦合工作模式之间切换时需要同时操控两个离合器和一个锁止器,其联动控制装置和操控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双电机多模式耦合驱动结构,实现汽车低速行驶时双电机转矩耦合,输出大扭矩;汽车高速行驶时双电机转速耦合,输出高转速;也可实现任意单电机单独驱动;克服现有变速装置的结构复杂、操控繁琐、换挡存在动力中断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号电机(15)与二号电机(12)布置在同一侧,一号电机(15)动力经一号减速器(16)、一号离合器(17)、太阳轮组轴(19),并分别经一号太阳轮(20)输入至一号行星齿轮机构(8)、经二号太阳轮(22)输入至二号行星齿轮机构(4),二号电机(12)动力经二号减速器(11)、二号离合器(10)、动力输入齿轮(9)、一号齿圈外齿(18)输入至一号行星齿轮机构(8)。一号行星齿轮机构(8)与二号行星齿轮机构(4)共同实现输入动力的耦合,并由二号行星架(2)输出至驱动桥(1)。锁止器(5)、二号离合器(10)、一号离合器(17)用以实现双电机多模式耦合驱动结构的各种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这种结构能有效的实现车辆多种工作模式的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是该双电机多模式耦合驱动结构组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接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7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驶中电力汽车发电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木材物理改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