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8719.0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5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勋;骆佑玮;黄筱霈;洪宗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面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案关于一种光学面板,特别是关于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子装置,尤其是可携式电子装置,除了追求效能提高及更加轻薄以外,更趋于电子装置整体的设计及美观发展。就以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型手机的面板来说,为达美观的需求,目前电子装置边框与面板一体成型,而无隙缝,并以面板通称之,而原先边框的位置,于面板背面,即电子装置的内部涂覆一层油墨,以遮蔽电子装置内部的结构。
另外,目前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会在面板内置入光传感器以感应外界环境的光,或是置入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或其他光源作为相机模块的闪光灯组件或指示灯组件等。若将前述之光学组件置入面板后面,则需另外在面板上冲孔形成透光孔,使光线进入或射出,否则无法呈现其功能。然,此设计会造成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的面板上有一个或数个透明的透光孔,令使用者能直接从透光孔看到机体内部的传感器或LED灯,进而影响到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整体的美观。而习知面板的制造方法,并未对此做任何改善,即将一个或数个得透光孔留于面板上。
发明内容
本案揭示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面板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选取透光面板,于透光面板的其中一侧涂覆光阻;于光罩设计多个透光孔图案;以及透过光罩对光阻曝光后显影,以形成遮蔽层,且该些透光孔图案转移至遮蔽层,并于遮蔽层形成多个透光孔。
本案另揭示一种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面板,包括透光面板、遮光层以及光学组件。遮光层设置于透光面板的一侧,遮光层具有多个透光孔。光学组件对应透光孔邻设于透光面板具有遮光层的一侧。
承上所述,本案之用于电子装置的光学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基于微影制程的方法,并直接以涂布光阻的步骤,取代习知面板的边框部分需另外涂覆油墨的过程。另更以光罩的设计及其对光阻曝光后显影的步骤,于遮蔽层上产生多个透光孔,以维持透光面板整体的美观,解决习知技术直接于面板上冲孔而有不美观的情形。
另外,遮蔽层包括黑色矩阵层,令透光面板呈现不透光,用以遮蔽电子装置内部的组件,以维持电子装置外观上的美感。同样的,由密集的光孔所构成之透光孔图样,不但可使光源直接通透光学面板,更可使透光孔图样隐藏于光学面板的整体外观,亦达美观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之一种光学面板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之光学面板的部分放大图。
图2为图1A所示之光学面板的A-A线剖面示意图。
图3A为图1A所示之透光孔图样的放大示意图。
图3B为图1A所示透光孔图样的另一实施态样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之一种光学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方块图。
图5为图4所示之光学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之步骤S20的光罩图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依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一种电子装置的光学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相同的组件将以相同的参照符号加以说明。
图1A为依据本案一实施例之一种光学面板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之光学面板的部分放大图,图2为图1A所示之光学面板的A-A线剖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之一种光学面板1,其主要应用于一电子装置E。而以下先说明光学面板1的组件及结构,再详究光学面板1的制备方法。请同时参考图1B及图2所示,光学面板1包括一透光面板11、一遮光层12以及一光学组件13,透光面板11可例如但不限于玻璃、压克力或透明薄膜,仅须符合透光材质之特性。遮光层12设置于透光面板11的一侧,遮光层12具有多个透光孔121。光学组件13邻设于透光面板11且具有遮光层12的一侧。
其中,使用遮光层12可使透光面板11呈现不透光,用以遮蔽电子装置E内部的组件。而遮光层12例如但不限于黑色矩阵层、金属铬黑色矩阵层、树脂型黑色矩阵层、石墨黑色矩阵层、或无电解电镀镍黑色矩阵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8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