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轿车进出车门时的遮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9498.9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冬;赵书美;孟香;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9/00 | 分类号: | B60J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车 进出 车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轿车的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进出轿车车门时的遮雨装置。
背景技术
轿车在雨天行驶时通常会关闭车窗,但这会造成车内空气不流通,而如果将车窗稍微打开一条缝,则雨水容易进入到车内。另外,一般的轿车由于受到外形尺寸以及车门打开角度的限制,在上车时,需要先打开车门收起雨伞再进入车内,而下车时,需要先打开车门,等跨出车门后再撑开雨伞,因此,在上下车的时候容易被雨淋湿,并且车门打开后,雨水也容易进入车厢内,特别在碰到下大雨时,上述问题就会更加突出。
为此,人们想到了在车窗的上边缘上设置窄条状的遮雨罩,这样,在雨天行驶时,车窗可打开一条缝透气,而雨水则不会进入车内,但此类遮雨罩由于受尺寸的限制,车窗的打开面积有限,车厢内的空气流通效果不太理想,并且也无法解决上下车时乘客容易被淋湿以及雨水容易进入车厢内的问题。
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了一种“汽车车窗遮雨罩”,授权公告号为CN 2413943Y,它由罩体、铆钉、弹性固定夹和弹性定位夹构成,罩体由一斜面和一曲面以及垂直面连接构成为一个整体,罩体顶端设有弹性固定夹、左右两端设有弹性定位夹,夹子分别用铆钉铆紧在罩体上,该遮雨罩装在汽车车窗胶框缝内,雨天行车时打开车窗,车厢内不进水,车里空气流通挡风玻璃不沾水汽。该遮雨罩虽然可解决雨天行驶时的车厢空气流通问题,但仍然存在上下车时乘客容易被淋湿以及雨水容易进入车厢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汽车车窗遮雨罩所存在的上下车时乘客容易被淋湿以及雨水容易进入车厢内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轿车进出车门时的遮雨装置,可避免乘客在上下车时被雨淋湿以及雨水进入车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轿车进出车门时的遮雨装置,在轿车的顶棚的上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可向外侧翻转打开的遮雨板,所述遮雨板由电机驱动,电机由一逻辑控制器控制,顶棚上还设有雨水传感器以及检测遮雨板状态的位置传感器,两侧车门上分别设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雨水传感器以及位置传感器分别与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则与驱动遮雨板的电机的控制端电连接。
本发明中控制遮雨板动作的逻辑控制器可直接利用轿车的行车电脑ECU实现,雨水传感器传递是否下雨的天气信息,位置传感器则传递遮雨板展开或收缩的状态信息,行程开关则传递相应一侧车门开或关的车门信息,逻辑控制器根据上述信息驱动相应的电机以展开或闭合相应一侧遮雨板,这样,当下雨天乘客需要上车或下车时,设置与车门相对应一侧的遮雨板即可由电机驱动自动向外翻转打开,形成类似雨棚的结构,从而可避免雨水进入到车厢内,同时,上车的乘客可以先躲到遮雨板下再收起雨伞,然后进入车内并关上车门,然后遮雨板自动收缩复位,而下车的乘客则可先跨出车厢躲到遮雨板下,然后再撑开雨伞并关上车门,此时遮雨板自动向内翻转复位,因而乘客在上下车时可避免被雨淋湿。由于遮雨板是自动控制的,因此,可避免因乘客上车后忘记收起遮雨板而出现展开的遮雨板与其它车辆或行人的碰撞事故。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的外侧边缘上设有轴承座,左右两侧的遮雨板通过固定设置在外侧边缘的第一销轴枢接在轴承座上,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销轴转动。
遮雨板被制成类似翻盖的结构,从而可简化顶棚的结构,遮雨板平时位于顶棚的凹槽内,从而被视为顶棚的一部分,而雨天上下车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销轴转动,从而带动遮雨板向外翻转约180度即可。
作为优选,所述遮雨板内侧边缘上设有轴线平行于第一销轴的轴套,一扩展板贴合在遮雨板上表面,扩展板在前后两侧边缘具有向下延伸且贴靠在遮雨板前后侧面的翻边,扩展板通过固接于内侧前后翻边之间的第二销轴转动连接在轴套上,第一、第二销轴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转动连接在遮雨板上的连接轴,轴承座上设有第一伞齿轮,第二销轴上设有第四伞齿轮,连接轴的一端设有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连接轴的另一端设有与第四伞齿轮啮合的第三伞齿轮,第一伞齿轮和第四伞齿轮位于连接轴的同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94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