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效缓释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9609.6 | 申请日: | 2013-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5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陈晓洁;吴永高;王富军;王文祖;吕爱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南通华尔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21/00 | 分类号: | D06B21/00;D06B3/06;D06M15/507;D06M15/03;D06M13/355;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婧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效 抗菌 真丝 编织 缝合线 制备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层区域(A)和干燥区域(B),所述的涂层区域(A)包括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和第二压力辊,所述的干燥区域(B)包括第二导辊(15)、第三导辊(16)和滚筒(17),所述的第一浸渍辊(5)设于第一浸渍槽(4)中,第一浸渍槽(4)设于第一加热装置(6)上,第一压力辊由橡胶辊(7)以及设于第一橡胶辊(7)下的第一不锈钢辊(8)组成,第二浸渍辊(11)设于第二浸渍槽(10)中,第二浸渍槽(10)设于第二加热装置(12)上,第二压力辊由第二橡胶辊(13)以及设于第二橡胶辊(13)下的第二不锈钢辊(14)组成。
2.一种具有长效缓释作用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第一步:将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于相应的溶剂中配成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加入完全研磨粉碎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粉末得到涂层材料,控制涂层材料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浓度为250~2500μg/ml,常温状态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待用;
第二步:将第一步所得的涂层材料置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的第一浸渍槽(4)和第二浸渍槽(10)中,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至少一次,每次涂层处理的过程为:将真丝编织缝合线依次经过第一浸渍辊(5)、第一压力辊、第一导辊(9)、第二浸渍辊(11)、第二压力辊、第二导辊(15)和第三导辊(16),最后卷绕在滚筒(17)上,经过第一浸渍辊(5)时,真丝编织缝合线浸没于第一浸渍槽(4),经过第二浸渍辊(11)时,真丝编织缝合线浸没于第二浸渍槽(1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中,所述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左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或乳酸左氧氟沙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第一加热装置(6)和第二加热装置(12)维持40~50℃恒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步中第二导辊(15)和第三导辊(16)的速度皆为每分钟转动30~50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步中,高分子可吸收材料为聚己内酯、壳聚糖或聚乳酸。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为5~18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浓度为5%~10%,第二步中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所述的壳聚糖的分子量为3~20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浓度为2%~5%,第二步中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所述的聚乳酸的分子量为5~12万,配成的高分子可吸收材料溶液的浓度为2%~7%,第二步中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装置对真丝编织缝合线进行涂层处理1~3次。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真丝编织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丝编织缝合线由多股真丝纱线编织形成,包括芯纱(1)以及设于芯纱(1)外的编织层(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南通华尔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南通华尔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96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