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0326.3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杨瑞金;叶发银;华霄;唐乐乐;赵伟;张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2/14 | 分类号: | C08F222/14;C08F220/34;C08J9/28;C08J9/26;B01J20/26;B01J20/2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莱鲍迪苷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甜味剂是一类对食品加工特性和口感起重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莱鲍迪苷A是一种从菊科植物甜叶菊的茎叶中提取的低热值的高倍甜味剂,具有绿色天然、安全无毒、理化性质稳定、口感接近蔗糖等优良特性。莱鲍迪苷A作为植物提取物,现行工业规模制取高纯度莱鲍迪苷A的工艺复杂。甜叶菊干叶经粉碎、提取、除杂、脱色纯化等工艺后,得到粗品,还需采用醇类溶剂或醇-水混合溶剂经过反复重结晶过程,才能得到高纯度的莱鲍迪苷A。造成莱鲍迪苷A分离纯化较为困难的原因在于,甜叶菊中含有多种与莱鲍迪苷A结构相近的萜苷类化合物,造成现有分离纯化技术的选择性不强,操作步骤多,耗时费力。
分子印迹技术是指运用分子印迹原理和方法,以某一特定的目标物为模板分子,制备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或高“识别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过程。分子印迹聚合物因其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适用性,在膜分离[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710070588.8]、色谱分离[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10248927.6]、固相萃取[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10613255.7]等现代分离技术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研究表明,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固相萃取,除了操作简单、负载量大、回收率高等优点外,兼具对模板分子的高选择性和亲和性,实现富集与分离相结合。
通过查阅现有技术文献,尚未发现与本发明内容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相关的报道。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针对现有关于莱鲍迪苷A的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莱鲍迪苷A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和吸附选择性,并且有良好的吸附容量和分离性能。其制备方法简便,工艺过程容易控制,重现性好。
技术方案:
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
(1)将模板分子莱鲍迪苷A、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二乙氨基乙酯、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溶解在致孔剂中,置于反应器中,室温下在振荡器上反复振荡,使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充分作用,再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超声处理后,充入氮气,真空密封;其中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32,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5,交联剂与致孔剂的体积比为1∶1~5,引发剂与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用量之和的质量比为1∶100;
(2)混合溶液通过热引发聚合,形成块状聚合物;
(3)将块状聚合物研磨,过80~100目筛。将收集的聚合物颗粒用滤纸包好置于索氏抽提器内,用甲醇/冰醋酸(80/20,体积比)混合溶剂抽提24~48h,除去大部分模板分子,再用纯甲醇继续抽提5h;
(4)将除去模板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40℃下真空干燥24h,得到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
步骤(1)所述的致孔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按体积比1∶0.5~3组成的混合液;
步骤(1)所述的超声处理的超声功率为50~400W,处理时间为1h,充入氮气的时间为15~30min;
步骤(2)所述的热引发聚合的条件为在60~70℃水浴中反应24h。
所述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照片见说明书附图。经美国Micromeritics Instrument公司的ASAP2010型自动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仪测定,BET表面积为185.0~386.8m2/g,微孔体积0.065~0.097cm3/g,BJH吸附法测定平均孔径为7.8~13.7nm。
所述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结构类似物的结合作用通过平衡吸附实验进行评价。配制不同浓度的莱鲍迪苷A水溶液,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莱鲍迪苷A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吸附实验,根据结合前后溶液中底物的浓度变化计算单位质量聚合物对底物的结合量B(μmol/g)。
B=(C1-C2)·V/m (1)
采用Scatchard方程计算出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量Bmax(μmol/g)和平衡离解常数Kd(μmol/mL)。
Scatchard方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03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