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外页岩气采气罐及采气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0742.3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7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薛晓辉;丁安徐;孙齐;高和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 代理人: | 孙忠明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外 页岩 气采气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外页岩气采气罐及采气方法,是为了避免对野外页岩气采气过程中因空气混入而降低气体的纯度,有利于提高气体实验的精确度,属于野外页岩气采气实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页岩气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气资源,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开发已经取得了成功,我国页岩气分布面积广、发育层系多,资源潜力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常规能源的短缺。页岩气在储层中以吸附态及其它方式储存,吸附气量约0.5-3m3/t。页岩样品从储层条件下取出后,因温度压力变化,吸附在页岩表面的及孔隙内的气体发生解吸、运移,并释放出来。一般的采气装置往往因为操作复杂、管路太多等原因使得空气不可避免的混入,特别是对于页岩气气量较低的情况下,野外采集误差太大,影响了实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外页岩气采气罐及采气方法,解决现有页岩气采气装置因容易混入空气造成采集误差太大,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本发明减少了采集误差,为野外页岩气气体采集及后续实验提供保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野外页岩气采气罐,其特征是,所述采气罐由顶部呈半球形状的圆柱状罐体,罐体底部连接的密封盖,设置在罐体一侧、其一端连接罐体并与罐体内相通的平衡水管,半球形状顶部的排气管及排气管端口的密封盖构成。
所述罐体底部的密封盖经等距设置的卡扣连接,密封盖与卡扣中的扣为一体,卡扣中的卡与罐体为一体,密封盖内设置密封圈。
所述平衡水管与罐体轴向平行,平衡水管的高度略高于排气管的高度。
所述罐体采用聚丙烯颗粒和硅胶树脂制作,为透明体。
所述方法是将装入页岩样品的罐体没入相关容器的水中,当罐内充满水后将底部密封盖及顶部排气管用密封盖密封,然后从水中取出密封后的罐体,在常温下进行解吸并拍照;待到罐体内聚集一定量的气体时,重新将罐体没入水中,打开排气管的密封盖,利用排水法将排出的气体采集至气样瓶内。
本发明顶部的半球形状能够保证气体的聚集方向,并在气量较小的情况下保证气体的采集量,产生的气挤压半球形状部位的水,使其经平衡水管的排水孔排出罐体,全过程用水充实空腔和密封能保证空气无法混入,提高气体的纯度,平衡水管的设置对于样品解吸过程中的压力及排气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发明保证气体在罐体顶部聚集,隔离了空气混入而造成采集误差,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结果,本发明所述的采气罐及应用采气罐的采气方法简单实用,本发明减少了采集误差,为野外页岩气气体采集及后续实验提供了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管,2罐体,3平衡水管,4排水孔,5卡扣,6密封盖,7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如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采气罐由顶部呈半球形状的罐体2,罐体2底部的密封盖6,设置在罐体2一侧、其一端连接罐体2并与罐体2内相通的平衡水管3,半球形状顶部的排气管1及排气管1端口的密封盖7构成。罐体2底部的密封盖6经等距设置的卡扣5连接,密封盖6与卡扣5中的扣为一体,卡扣5中的卡与罐体2为一体,密封盖6内设置密封圈,平衡水管3与罐体2轴向平行,平衡水管3的高度略高于排气管1的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利用采气罐的采气方法,将页岩样品装入罐体2后没入水中,当罐体2内充满水后经若干卡扣5连接底部密封盖6,排气管1顶部经密封盖7密封,然后取出密封后的罐体2,在常温下进行解吸并拍照;待到罐体2内聚集一定量的气体时,重新将罐体2没入相关容器内的水中,打开排气管1的密封盖7,利用排水法将排出的气体采集至气样瓶内,送至实验室检测。
本发明的罐体2采用聚丙烯颗粒和硅胶树脂制作,既能保证稳定性,透明的罐体也能满足视觉观察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07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重弹跳机器人液压动力装置
- 下一篇:自带下沉动力的地铁钢轨高速探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