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喀斯特地区森林监测样地最小取样面积和间隔的确定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20854.9 申请日: 2013-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3234507A 公开(公告)日: 2013-08-07
发明(设计)人: 宋同清;彭晚霞;曾馥平;杜虎;宋敏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B21/28 分类号: G01B21/28;G01B21/16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喀斯特 地区 森林 监测 最小 取样 面积 间隔 确定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森林培育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喀斯特地区森林混交林监测大样地最小取样面积和间隔的确定方法,适用于森林植被空间属性、森林群落生物量调查与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等方面。

背景技术

植被的时空分布格局及维持机制一直是植物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也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对格局的研究,可理解群落形成、维持和变化的机制和动力。在气候、地形、地貌、土壤、干扰等自然、人为作用和过程控制下,植被个体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同尺度、不同层次上的空间变异,形成了有规律的植被空间格局,其分布既反映植被对环境资源的利用与适应关系,也反映植被特性及更新、竞争等种内种间关系。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是典型的分维数体,其尺度依赖性使得植被的分布格局表现为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一个在大尺度上为聚集分布的植被,在较小尺度上可能是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地统计学已被证明是研究空间变异的有效研究方法,在土壤、农田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但在我国林业方面的应用刚刚起步,还处于摸索阶段。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于2004年开始实施了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设,分别在长白山、古田山、鼎湖山和西双版纳建立了大型固定监测样地,分别代表中国不同的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在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和群落动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对温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植被分布、演替规律、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及分布格局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是,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分布格局及维持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动态监测样地的取样最小面积和间隔甚至都不确定。

以贵州为中心连带成片的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世界三大岩溶区之一)受地球内动力、强烈的地质运动、高温多雨且分布不均、碳酸盐岩溶蚀性强、水文二维结构明显以及其适生植物具有嗜钙性、耐旱性和石生性等限制特点的综合影响,生境和植被具有高度异质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差,与黄土、沙漠、寒漠并列为中国四大生态环境脆弱区。喀斯特峰丛洼地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区最重要的景观类型,集中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南部斜坡地带,面积约12.5万km2,强烈的人为干扰导致了该区严重的植被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大面积的森林已退化成灌丛或草丛,生境质量严重下降,部分地段完全石漠化。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西北部,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片构成当今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保护最好、原生性最强的喀斯特非地带性植被类型——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境的高度异质性导致群落组成种类相对丰富、结构相对合理、植被空间分布相对复杂,是目前喀斯特区域植被空间分布格局与维持机制研究的理想地点。

本发明采用CTFS样地建设标准在木论保护区的核心区和试验区接壤处(缓冲区)选择了一个典型的峰丛洼地景观单元,建立了200m×100m的动态监测样地,以5m×5m小样方为测量基本单元,按顺时针挂牌标记每个胸径(DBH)≥1cm的个体,记录树种名称、胸径、树高、冠幅、三维坐标和生长状况等,从4个生物多样性和5个群落结构属性变量出发,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的空间异质性和分布格局,确定了动态监测样地取样最小面积为10hm2和间隔为10m,为指导西南喀斯特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与研究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喀斯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物种组成、分布格局及维持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喀斯特地区森林监测样地最小取样面积和间隔的确定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实用,获取数据准确,为指导西南喀斯特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为亚热带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与研究平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喀斯特地区森林监测样地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08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