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国紫”和“中国蓝”颜料传统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1341.X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1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秦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3/20 | 分类号: | C01B3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国 颜料 传统 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国紫”和“中国蓝”颜料传统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紫”(或称“汉紫”:BaCuSi2O6)、“中国蓝”(或称“汉蓝”:BaCuSi4O10)是人工合成的铜钡硅酸盐颜料矿物,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科技发明,其原料配方及烧制技术已失传一千多年,至今尚无人揭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有关烧制“中国紫”和“中国蓝”的专利技术。
1900年,Le Chatelier在不依赖于中国古代知识的情况下“重新发明”了中国蓝,并以埃及蓝为基础在柏林专利局申请了“从埃及蓝逐渐形成中国蓝和中国紫”的专利(专利号:112761)。1959年美国科学家Pabst在研究超导材料时也合成出了中国蓝。Rhone Poulenc公司利用现代方法提高和改善了Le Chatelier的设计,并根据新的成果申请了“用溶胶-凝胶法生产中国蓝和中国紫”的专利。
古代合成这些矿物只能利用天然矿物,由于对中国的钡矿资源缺乏了解及研究思路上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解决不了古代烧制“中国紫”、“中国蓝”的原料配方及烧制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恢复合成“中国紫”、“中国蓝”的传统原料配方及烧制工艺,为利用传统工艺进行“中国紫”、“中国蓝”颜料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在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向观众,尤其中小学生展示,并让他们亲手模拟操作这一技术的工艺流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国紫”和“中国蓝”颜料传统烧制方法。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国紫”和“中国蓝”颜料传统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配制原料;
(2)研磨原料,并混合均匀;
(3)将步骤(2)所得混合好的原料入炉烧制,得“中国紫”和“中国蓝”颜料。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原料为天然矿物石英,黑铜矿/孔雀石,和毒重石;所述石英、黑铜矿/孔雀石、毒重石分别按重量百分比30%、20%和50%或47%、15%和38%称重配料。
其中,天然矿物石英,块状,主要成分SiO2含量﹥99%,莫氏硬度为7,玻璃光泽;无色或白色,常含有少量三氧化二铝,氧化钙等杂质。
其中,黑铜矿/孔雀石:实验用黑铜矿灰黑色,粉状,CuO含量﹥98%。
其中,毒重石:块状,主要成分碳酸钡(BaCO3),莫氏硬度3-3.5。实验用呈灰黑色,还有无色或白色的,BaO含量﹥75%,常含有少量的钙和锶。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原料研磨后过200~250目筛。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还包括烘干程序。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烧制过程的反应式为:
BaO+CuO+2SiO2→BaCuSi2O6,
BaO+CuO+4SiO2→BaCuSi4O10,
BaCuSi2O6+2SiO2→BaCuSi4O10。
所述反应条件为:温度为850℃~1100℃,时间为2~6小时。因为是一种固态合成反应,温度和时间是相互关联的,提高温度可减少反应的时间;同时和入炉配料的多少也有关。烧制中国紫为主,优选温度为1000℃±50℃;如果炉料堆积不厚,或可适时翻动,时间优选为2~3小时,更优选2个小时。烧制中国蓝为主时,温度要稍高一些,优选温度为1000℃~1100℃,时间优选为4~6小时即可,更优选为6小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可能会有其它的硅酸盐副产品物相出来。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反应条件还包括使用PbO催化剂。
优选的,所述中国紫”和“中国蓝”颜料传统烧制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天然矿物石英,黑铜矿/孔雀石,和毒重石;所述石英、黑铜矿/孔雀石、毒重石分别按重量百分比30%、20%和50%或47%、15%和38%称重配料;
(2)研磨原料,研磨后过200~250目筛,并混合均匀;
(3)在大气环境和常压条件下,将步骤(2)所得混合好的原料入炉烧制,烧制温度为850℃~1100℃,时间为2~6小时,所述烧制过程的反应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1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钢轨切轨机
- 下一篇:一种侧翻式单枕抽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