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RFID标签芯片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1529.4 | 申请日: | 2013-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8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明;丁一;丁颜玉;胡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rfid 标签 芯片 验证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RFID标签芯片的功能验证领域,涉及到一种RFID标签芯片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且能自动识别目标物体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可以通过无线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不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VICC(Vicinity Integrated Circuit(s)Cards)和阅读器VCD(Vicinity Coupling Device)构成。验证系统通过对VCD和VICC的功能的模拟,从而到达对标签芯片进行功能验证的目的(功能验证是指通过探索逻辑设计的状态空间比较设计实现与需求规范和设计意图是否相符)。
对于符合ISO/IEC15693协议的标签芯片,阅读器VCD发送给电子标签VICC的命令有15条之多,而且命令帧的格式都不相同。电子标签VICC返回给阅读器VCD的响应帧的格式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保证电子标签VICC功能的正确性,在验证过程中不仅要对单条命令进行验证,而且还要对特定的命令序列和随机命令序列进行验证。所以采用传统的验证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验证人员并耗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在芯片验证工作中。在传统的验证方法中,验证工程师需要编写大量的定向激励,并通过人工的方法观测和检查仿真结果。这种验证方法的效率非常低下,可重用性低,而且验证充分性得不到保障,往往导致流片后有些功能没有得到完全验证,从而导致了流片失败。
因此,需要对传统的验证系统和验证方法进行改进,以解决验证充分性的问题,同时提高验证效率。本方法针对RFID标签芯片的帧结构和命令格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覆盖率和受约束的随机激励的面向对象的功能验证系统设计方法,目的是为了大幅提高验证效率,解决验证充分性的问题。验证人员可以在系统上定制所需要的测试激励,也可以随机生成测试激励。使用本方法的验证系统可以大大减少验证人员的数量并缩短验证周期,显著的提高验证生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RFID标签芯片验证系统及验证方法。
本发明的验证系统及其方法不仅能对单个命令进行验证,也能对特定的和随机的命令流进行验证,并自动检查验证结果。验证系统采用分层次,基于VMM(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Manual),自下至上方式搭建,包括信号层、命令层、功能层、场景层和测试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RFID标签芯片验证系统,所述验证系统包括:信号层1,包括连接到待验证标签芯片的标签芯片接口10和虚拟接口11,其中EEPROM接口读写信号传输到EEPROM验证IP13,其它输入输出信号利用虚拟接口11传输到总线功能模块12以及命令层监视器模块14;命令层2,包括总线功能模块12、EEPROM验证IP13和命令层监视器14,其中总线功能模块12的输入来自驱动器15,输出连接到虚拟接口11,EEPROM验证IP13的输入输出只与标签芯片接口10相连,命令层监视器14的输入来自虚拟接口11,输出连接到响应监视器18;功能层3,包括驱动器15、标签参考模块16、检查器17和响应监视器18,驱动器15的输入为激励发生器19,输出给标签参考模块16、响应监视器18以及总线功能模块12,标签参考模块16的输入来自驱动器15以及命令响应模块21,输出连接到检查器17,检查器17的输入来自标签参考模块16、命令响应模块21和响应监视器18;场景层4,包括激励发生器19和命令响应模块21;测试层5,包括测试案例20。
其中,所述总线功能模块12用于将从所述驱动器15接收的事务以一定的编码方式生成信号波形,发送到所述标签芯片接口10;所述命令层监视器14通过所述虚拟接口11连接所述标签芯片接口10,用于把所述标签芯片接口10的输出波形还原为数据事务。
其中,所述命令层监视器14检测所述标签芯片接口10的输出是否符合规定的协议,以及将所述标签芯片接口10的输出波形转化为字节形式的信息。
其中,所述协议包括ISO/IEC15693协议或者ISO/IEC14443协议。
其中,所述命令层监视器14基于解码算法把所述标签芯片接口10的输出波形还原为数据事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15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