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剂及高效增产技术的操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1969.X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4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张婧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伟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阜阳市科颍专利事务所 34108 | 代理人: | 徐宝泉 |
地址: | 236400 安徽省阜阳市临***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灌浆 后期 保绿延衰剂 高效 增产 技术 操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的增产技术,确切的说是在小麦灌浆中后期, 将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兑水后喷雾到小麦叶片,使小麦保绿延衰成熟且使小麦增产的高效生产技术。
背景技术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国计民生影响较大,根据统计局发布显示,2012年年小麦的播种面积24400千公顷,总产1.175亿吨。
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籽粒,叫小麦的一生。小麦的生长周期又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苗期阶段 、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叶是小麦植株制造有机养料的主要器官。叶片中有叶绿体,它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小麦绿叶在阳光下的这种生理活动,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小麦的旗叶是小麦生长后期光合效率最高的叶片,它对籽粒的形成和产量贡献最大,同时还是小麦籽粒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小麦的田间管理对小麦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传统的小麦田间生产管理大都注重在苗期至小麦灌浆前期进行,如:追施拔节肥、病虫害防治及“一喷三防”等,而进入小麦灌浆中后期农业生产上不再进行延续管理,这种循规蹈矩的模式,不仅制约了小麦正常的生理生长发育,而且还影响了小麦生物量的积累及小麦产量的增加。其弊端为:(1)小麦根的吸收、运输能力及茎杆的运输能力逐渐下降,特别是进入小麦灌浆后期,小麦根的吸收、运输能力及茎杆的运输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土壤中的N素、K素、P素等营养物质不能有效的运输到小麦的上部,使得小麦灌浆需要的营养物质缺乏。均影响了小麦生物量的积累,进而影响了小麦产量的生成。(2)由于农药肥料都有一定的有效期,在小麦灌浆前期进行的“一喷三防”,到小麦灌浆后期,其所喷施的农药、叶面肥等,均已失效、或消失,不能被小麦吸收利用,使得小麦的叶枯病、叶锈病、杆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危害加重,加快了小麦生理功能及抗逆能力的下降,导致叶片光能利用率降低,使小麦穗小粒瘪、千粒重低。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310070935.2“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管理方法”的发明技术,是在小麦灌浆中后期喷施杀菌剂以保护小麦叶片,仅减少小麦病理性病害的发生;而没有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进行小麦叶片的综合保护,仍然达不到高效增产的最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小麦灌浆中后期保绿延衰的高效增产综合生产技术,在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继续进行延续管理,将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混合兑水后喷雾到小麦叶片,以延缓小麦灌浆强度的衰减,使小麦保绿延衰成熟,增加粒重和产量,使小麦成熟落黄时为鲜金黄色,从而达到小麦高效增产的最佳效果。
本发明选用的物质为市场上常有的、在农业生产上常用的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菌剂为: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植物生长调节剂为赤霉素;叶面肥为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戊唑醇、丙环唑、三唑酮、烯唑醇、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是三唑类高效、低毒、内吸、广谱杀菌剂,且对植物具有调节生理效能。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菜、烟草等作物,有效防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叶斑病、叶枯病、颖枯病、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等。
戊唑醇:
英文通用名:Tebuconazole
化学名称:(RS)-1-(4-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3-醇
相对分子质量:307.8
化学式:C16H22ClN3O
戊唑醇分子结构式:
丙环唑:
英文通用名:propiconazole
化学名称: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
相对分子质量:342.2
化学式:C15H17Cl2N3O2
丙环唑分子结构式:
三唑酮:
英文通用名:triadimefo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伟,未经赵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1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