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型导电砂锅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22387.3 申请日: 2013-04-10
公开(公告)号: CN103193463A 公开(公告)日: 2013-07-10
发明(设计)人: 刘俊杰;刘华君 申请(专利权)人: 刘俊杰
主分类号: C04B33/22 分类号: C04B33/22;C04B33/13;C04B41/86;C03C8/02;C04B41/88;A47J36/04;A47J36/26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潘振甦
地址: 214221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改进型 导电 砂锅 及其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灶或电磁炉用改进型导电砂锅及制作方法,属于日用器皿领域。

背景技术

电磁灶因无需明火、清洁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越来越得到现代家庭的青睐。电磁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锅体在高频交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形成涡流,在锅体上产生热效应,从而达到加热食物的目的。可见,电磁灶对配套使用的锅体有一定的要求,那就是所用锅体必须能够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电流涡流,换言之,锅体本身或者锅体与电磁灶接触的底面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砂锅由于耐酸碱腐蚀、耐高温、能最大程度保持食物的鲜度、热度,所烹食物具有独特风味,备受人们的喜爱。然而,对常规砂锅而言,由于其基本上是绝缘体,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几乎不能产生电流,电磁灶上使用的希望非常渺茫。这对既希望能够利用安全清洁的电磁灶、又希望能够享受砂锅食物独特美味的人来说,实在是一种遗憾。

为了满足这类特殊需求,本发明人之前提出了两项针对常规砂锅进行的改进型两件发明专利(CN2680156Y,CN1682627A),使之能够满足电磁灶的使用要求,但这两种改进型砂锅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第一件发明专利提供的砂锅绝缘层中含有少量的铅离子,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是不能作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陶瓷炊具的;而第二件发明专利由于底部导电圆环采用的是涂敷导电浆料而后在一定高温烧电极的方式,这样砂锅必须再次经历一个高温(大约800℃左右)过程,容易使导电砂锅因受热不均而开裂,严重影响砂锅制品的成品率。因此必须寻找更为环保健康的电极材料、采取更为方便安全的制作方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型的导电砂锅及其制备方法,有望与电磁灶配套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灶或电磁炉用改进型导电砂锅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导电砂锅由锅体陶瓷、釉彩及外层底部导电金属铝层组成。本发明所述锅体陶瓷均采用天然原料,环保健康;所用釉彩部分原料为特别研制,能很好的确保釉彩与砂锅锅体的结合,烧成后柔和光滑,精细美观;所用电极材料为金属铝,不与食物直接接触,对人体基本无害,导电层与砂锅锅体结合紧密,导电性能优良,锅体升温速率快,最重要的是导电层在常温常压下制作而成,简单易行,抗热冲击性能和耐高温性能俱佳,极大的提高了成品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此,首先,本发明提供改进型导电砂锅的锅体陶瓷组成配方组成如下:

苏州1号泥:20-27wt.%  紫木节:12-17wt.%  漳州泥:3-8wt.%

锂辉石:35-43wt.%  余量为广西滑石;

其次,本发明提供的釉彩具有如下配方组成范围:

锂辉石:25~35wt.%  氧化镁:30~45wt.%  氧化锌:6~12wt.%

苏州1号泥:3~7wt.%  氧化锡:5~8wt.%  硅微粉:8~15wt.%,余量为自制熔块;

特别地,本发明采用的釉彩配方使用的自制熔块为发明人根据本发明的特殊需求特别研制,所述的自制熔块具有如下配方组成范围(溶制温度1400℃,然后在水中急冷):

锂辉石:10~20wt.%  碳酸锂:30~35wt.%  石英:25~50wt.%

余量为硼酸;

其中,①苏州1号泥的化学组成为(质量%,下同):

SiO2  47.60 Fe2O3  0.72  Al2O3  35.56

SO3   0.48  K2O    0.17  Na2O   0.14

CaO   0.32  MgO    0.15  烧失量及不可避免杂质含量14.86;

②紫木节的化学组成为:

SiO2  45.22 Fe2O3  0.67  Al2O3  37.29

CaO   0.96  MgO    0.35  K2O    0.12

Na2O  0.07

烧失量及不可避免杂质15.32;

③漳州泥的化学组成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俊杰,未经刘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23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