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床超脉冲澄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3108.5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宗南;陈志德;王维丰;孙立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广东秉德律师事务所 44291 | 代理人: | 杨焕军;闫有幸 |
地址: | 519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床超 脉冲 澄清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净化澄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污水的处理成为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澄清池是利用池中积聚的泥渣与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与清水较快分离的给水处理系统。
例如,中国200920147687.6号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脉冲澄清池,池体内部自下而上配置为污泥絮凝吸附区、分离区、斜管沉淀区及清水区;其主要是利用脉冲配水方法,自动调节悬浮层泥渣浓度的分布,进水按一定周期充水和放水,使悬浮层泥渣交替地膨胀和收缩,增加原水颗粒与泥渣的碰撞接触机会,从而提高澄清效果。
目前来讲,现有技术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现有澄清池设备属于整床式结构,即每台设备内的污泥絮凝吸附区为单个、大面积设置,只配备一套脉冲发生器,这样就导致上升流速小,污泥浓度小,絮凝效果差。此外,现有澄清池设备当水力负荷或污染负荷冲击时易反池(翻老底)污泥上浮而使水质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改善池体内絮凝效果、不易反池的脉冲澄清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床超脉冲澄清装置,包括池体、加药装置、加药反应槽、配水组件、脉冲发生器、布水组件、污泥浓缩室、斜管组件及清水采集机构,池体内部自下而上配置为污泥絮凝吸附区、分离区、斜管沉淀区及清水区;其特征在于:池体底部的污泥絮凝吸附区分隔为至少两个分床污泥絮凝吸附区,每个分床污泥絮凝吸附区分别配置一套配水组件、脉冲发生器、布水组件及排污组件,各分床共用上方的分离区、斜管沉淀区及清水区。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水采集机构为环绕整个池体清水区内壁设置的环形槽,该环形槽通过管线连接池体外部。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配水组件包括包括原水进水管、配水室、隔板、中央配水管及排气管,原水进水管连接配水室,隔板设置在配水室下端,中央配水管上部的喇叭口连接在隔板下方,隔板中央开设有下水孔,排气管下端穿过隔板与中央配水管连通,上端伸出配水室顶端。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脉冲发生器包括脉冲钟罩、虹吸破坏斗、自动呼吸阀及下水管;脉冲钟罩设置在所述配水室内,下水管上端设置在脉冲钟罩内,下端穿过所述下水孔伸入所述中央配水管内,虹吸破坏斗及自动呼吸阀设置在脉冲钟罩上。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水组件包括中央布水槽及布水管网,中央布水槽与所述中央配水管下端连接,布水管网横向布设在中央布水槽两侧。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斜管组件包括斜管支架及斜管组,斜管支架固定连接在池体所述斜管沉淀区的内壁,斜管组设置在斜管支架上。
作为具体的技术方案,排污组件包括污泥浓缩室、第一排污线路及第二排污线路,污泥浓缩室设置在每个分床污泥絮凝吸附区的上部池壁上,第一排污线路将污泥浓缩室与池体外部连接;第二排污线路将每个分床污泥絮凝吸附区的底部与池体外部连接。
本发明通过将池体底部的污泥絮凝吸附区分隔为多个分床,并分别配备脉冲发生器、布水组件及污泥浓缩室,其有益效果在于:可以调节其中一个分床变工况工作,其余分床处于高效稳定的设计工况,负荷调节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好;各分床的脉冲发生器分别实现各自分床的“布朗运动”,加速絮凝、吸附;共用分离区及斜管区的好处在于,耐水力与污染负荷的冲击,各分床升流速度在中部大大下降,不易反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澄清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澄清装置底部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澄清装置包括:池体10、加药组件20、配水组件30、脉冲发生器40、布水组件50、斜管组件60、排污组件70及清水采集机构80。
结合图2所示,池体10内底部通过隔板11将污泥絮凝吸附区分隔为四个分床污泥絮凝吸附区12,每个分床污泥絮凝吸附区12分别配置一套配水组件30、脉冲发生器40、布水组件50及排污组件60,四个分床上方共用分离区13、斜管沉淀区14及清水区15。本实施例中,四个配水组件30共用一套加药组件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德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3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