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带润滑介质兜孔的头部支承面的螺栓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24000.8 | 申请日: | 2013-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6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M·格罗贝克;N·比茨;G·哈特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迈锡控股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35/00 | 分类号: | F16B35/00;F16B41/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润滑 介质 头部 支承 螺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带头部支承面的头部的螺栓,其中,至少在头部支承面的一部分中布置有润滑介质兜孔。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例如德国专利申请DE 10 2008 041 391 A1公开了具有带头部支承面的头部的一般螺栓。
此外还公开:这样的螺栓为了获得头部支承面与待拧紧的构件之间的限定的摩擦而设有覆层,此外,通常将这些覆层用于改善防腐保护。
如果多次拧紧此类螺栓,也就是在拧上之后松开并重新拧上,那么经常会发生不期望的磨耗现象。施加的覆层被磨损并且在螺栓头部支承面与待拧紧的构件之间出现金属接触。由此,接触面中的摩擦明显提高并且不可控。由于摩擦的非常高的分散于是不再能实现可靠的重复拧紧。
尤其对于覆层与螺栓基体金属之间的附着相对小的覆层,例如对于基于蜡、聚合物等有机覆层观察到该不期望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即,提供一种用于建立螺纹连接的螺栓,该螺栓良好地适合于该螺纹连接的多次拧紧。
本发明的该任务依据本发明利用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解决。
其它优选的依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可由从属权利要求获得。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带头部支承面的头部的螺栓,其中,润滑介质兜孔至少布置在头部支承面的一部分中。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与具有带头部支承面的头部的螺栓组合的垫圈,其中,润滑介质兜孔至少布置在垫圈的面朝头部支承面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中。
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包括构件、螺栓和垫圈的螺纹连接,其中,润滑介质兜孔至少布置在螺栓的头部支承面的一部分中和/或垫圈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中。
本发明也涉及用于制造具有带头部支承面的头部的螺栓的方法,其中,润滑介质兜孔至少被构造在头部支承面的一部分中。
利用本发明来提供一种新型螺栓以及一种待与螺栓组合的垫圈,利用它们来可靠地多次拧紧螺纹连接,而不会出现不期望的磨耗现象。这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螺栓的头部支承面和/或垫圈的面朝该头部支承面的第一表面具有用来容纳润滑介质的凹陷部。在本申请中将这些凹陷部称作润滑介质兜孔。将润滑介质置入这些润滑介质兜孔中,然后在拧紧螺纹连接并且因此使得螺栓的头部支承面变形的情况下逐渐释放润滑介质。这造成头部支承面和与其接触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减小和均匀化。
因此,本发明有意背离了螺栓头部支承面的表面尽可能光滑的目标,取而代之,在那里有意地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用于容纳润滑介质。这些润滑介质容纳凹陷部或者润滑介质兜孔在螺栓头部下方形成在拧紧螺纹连接时利用的润滑介质储存装置。磨耗在拧紧螺纹连接期间通常在预紧力较高时,也就是更确切地说在拧紧过程的后一半或者三分之二中才会开始。这些新型润滑介质兜孔现在特别在拧紧过程的该重要部分中释放润滑介质,因为头部支承面的变形导致润滑介质被从凹陷部中挤压出来。由此,在旋拧过程的每个阶段中始终可提供新鲜的、未使用过的润滑介质,并且磨耗被可靠防止或者至少被减少。
所述新型的润滑介质兜孔在建立与一个或多个铝制构件的螺纹连接时也适合。在构件由比螺栓软的材料制成的这类螺纹连接的情况下,在现有技术中经常会出现磨耗现象。现在这通过所述新型润滑介质兜孔来防止或者至少明显减少。
另一个优点在于,润滑介质兜孔也能容纳磨损颗粒,并且也以这种方式将磨耗现象最小化。
在此优选,所述润滑介质兜孔在横截面中边缘闭合地构造。通过该构造,将润滑介质可靠保持在兜孔中,当在拧紧过程期间发生了头部支承面的相应弹性变形或者弹塑性变形时才释放润滑介质。在此显然,一部分或者所有润滑介质兜孔可以在横截面中边缘闭合地构造,其中,与润滑介质兜孔的制造方法相关,比较可能的是:在径向上外置的润滑介质兜孔(也就是在头部支承面的外棱边处的润滑介质兜孔)构造得不闭合。
润滑介质兜孔尤其具有最大相应于头部支承面的径向宽度的约20%的平均直径。因此,尤其不涉及在周向上连续的呈槽、通道或类似形状的结构,而是涉及明显较小的单元。
润滑介质兜孔可以不规则分散地布置,并且在头部支承面的径向和周向上构造得不连续。通过该分散的布置来实现润滑介质在拧紧过程期间的近似均匀的分布和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迈锡控股两合公司,未经卡迈锡控股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40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监视器的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自动微调的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