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静电装饰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4187.1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叶长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长青 |
主分类号: | C04B28/14 | 分类号: | C04B28/14;C04B14/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装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板,特别涉及防静电装饰板。
背景技术
当静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放电火花,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瓦斯爆炸。防止静电危害的方法有2种:一是通过减轻或防止摩擦来减少静电荷产生;二是使已产生的静电荷尽快泄漏掉,避免静电的大量积聚。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减少静电荷的产生,主要通过尽快消除掉静电荷来达到抗静电的目的。
千枚岩是具有千枚状构造的低级变质岩石,主要由细小的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矿物组成。岩石具细粒鳞片变晶结构,显微变晶片理发育面上呈绢丝光泽。原岩通常为泥质岩石(或含硅质、钙质、炭质的泥质岩)、粉砂岩及中、酸性凝灰岩等,经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底绿片岩相阶段形成。传统装饰板原材料通常采用石英、石棉等,石英成本较高,石棉具有一定的毒性,如何降低成本并生产出无毒的装饰板是材料工程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理性能好的防静电装饰板。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装饰板的原料重量配比为:千枚岩29份~31份,水泥11份~13份,蛭石粉7份~9份,磷石膏4~6份,针叶木浆11份~13份,石墨11份~13份,水20份~22份。
水泥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磷石膏采用工业排放的废料,石墨粒径为300目。
蛭石粉用于制作防静电装饰板时,可提高圆网抄造效率,对产品的吸水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对提高产品的耐热性与尺寸稳定性都有较好的效果。
石墨是良好的导电填料,石墨用量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表1为不同掺量的石墨对防静电装饰板电阻率的影响。当石墨添加量小于7份时,表面电阻下降缓慢,而大于11份时表面电阻急剧下降,当石墨添加量大于13份时,表面电阻下降缓慢。从复合材料导电机理分析可知,当加入量小于7份时,石墨的导电网络没有形成,表面电阻下降缓慢;随着石墨加入量的增加,石墨粒子逐渐形成了导电网络,从而使饰面板的导电性能增强,表面电阻下降。当加入量超过13份时,石墨的导电网络已形成,添加更多的石墨对模板的表面电阻影响不大。
当导电填料用量较低时,填料颗粒能较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中,相互接触较少,导电性较低。随着填料用量的增加,颗粒间接触机会增多,导电率逐步上升。当填料用量增加到某一临界值时,体系内颗粒相互接触,形成无限网链,这个无 限网链就像一个金属网贯穿于聚合物中,形成导电通道。导电率急剧上升,使聚合物变成了导体。相反,导电填料过多,颗粒不能紧密接触,导电性能不稳定,导电率也会下降,同时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保证良好导电性的前提下,石墨用量为11~13份左右为宜。
表1不同掺量的石墨对防静电装饰板电阻率的影响
表2是不同粒径的石墨对防静电装饰板导电率的影响结果。如果石墨颗粒大小适当,分散良好,形成最密集的填充状态,导电性能最好;若颗粒太细,会因接触电阻增大,导电性变差。表中显示300目石墨所测导电性最好。
表2不同粒径的石墨对防静电装饰板电阻率的影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吊顶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1)原料配制
将千枚岩磨细至细度200~250目,将蛭石粉磨细至细度为100~150目。
千枚岩和蛭石粉的细度的提高可以增加接触面积,增强颗粒之间的结合度。但是无限制地增加千枚岩和蛭石粉的细度并不总是有益,一方面原材料细度太细会增加磨细电耗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过细的微粒可能使制品因为结晶度太细和缺少必要的未反应的集料作骨料,造成强度及其它材性指标下降,因此原材料细度是必须严格把握的。根据试验确定材料细度如下:千枚岩细度为200~250目, 蛭石粉细度为100~150目。
(2)碳化针叶木浆颗粒
粉碎并筛分针叶木浆颗粒,使针叶木浆颗粒粒径为30~40目。将针叶木浆颗粒装入高压处理罐中,随后向罐中通入高压饱和蒸汽,将压力升至0.25MPa,保温保压4小时,最后卸压,卸压完毕后,进行漂水后取出。
机械法制浆所得的针叶木浆含有大量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压蒸时会释放出多糖与木酸等浸出物,影响纤维与基材的粘接。本发明通过碳化工艺使针叶木浆避免压蒸时释放出多糖与木酸等浸出物,确保针叶木浆与基材的粘接较好,明显提高制品的刚度和弯曲强度。
(3)制作料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长青,未经叶长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4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