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采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5468.9 | 申请日: | 2013-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5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廷;邢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同圆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5/00 | 分类号: | F24D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10019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采暖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太阳能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的应用除加热生活用水外,还将采暖装置(例如普通散热器、地暖散热器)连接在水箱和集热器之间,使介质在集热器、水箱、散热器之间的采暖循环回路中进行循环,利用散热器对室内进行加热。但在现有技术中,太阳能采暖系统内为单循环设置,即介质依次经过集热装置、储水装置和供暖采装置,在这样的循环方式下,介质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需要加热的位置,加热效率低。在清晨以及日照较差的情况下介质需要较长的加热时间以满足供暖的需要,使得室内不能及时进行采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满足加热需求的太阳能采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采暖系统,包括:集热装置;储水装置;供暖装置;以及主循环回路,依次连接集热装置、储水装置和供暖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旁路通道,旁路通道的两端与集热装置、储水装置以及供暖装置中的任意一个的两端分别连接。
进一步地,主循环回路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第一通道设置在集热装置的出口与储水装置的进口之间,第二通道设置在储水装置的出口与供暖装置的进口之间,第三通道设置在供暖装置的出口与集热装置的进口之间,集热装置、第一通道、储水装置、第二通道、供暖装置以及第三通道之间形成第一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第二通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太阳能采暖系统还包括位于第三通道上的单向循环泵,以使第三通道内的介质沿从供暖装置到集热装置的方向流动。
进一步地,旁路通道为设置在集热装置的出口与供暖装置的入口之间的第四通道,第四通道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集热装置、第四通道、供暖装置以及第三通道之间形成第二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旁路通道为第五通道,第五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在储水装置的出口,第五通道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三通道上,位于供暖装置和单向循环泵之间,第五通道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集热装置、第一通道,储水装置、第五通道以及第三通道之间形成第三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旁路通道为第六通道,第六通道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三通道上,位于单向循环泵和集热装置之间,第六通道的第二端连接在储水装置的入口,第六通道上设置有第五控制阀,储水装置、第二通道、供暖装置、第三通道以及第六通道之间形成第四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储水装置内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储水装置的进口和出口相连。
进一步地,集热装置、储水装置、供暖装置上以及供暖装置所在的室内均设置有温度采集器。
进一步地,集热装置、储水装置以及供暖装置的进出和出口处均设置有手动阀。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除连接集热装置、储水装置以及供暖装置的主循环回路外,还设置有与接集热装置、储水装置以及供暖装置中任一个相连的旁路通道,旁路通道的设置使得介质在循环时可以避让开与旁路通道相连的装置,减少介质在循环过程中的热损耗和循环时间,对局部进行集中加热,以满足太阳能采暖系统的集热需求,提高太阳能采暖系统的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太阳能采暖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0、集热装置;20、储水装置;30、供暖装置;41、第一控制阀;42、第二控制阀;43、第三控制阀;44、第四控制阀;45、第五控制阀;50、单向循环泵;1、第一通道;2、第二通道;3、第三通道;4、第四通道;5、第五通道;6、第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同圆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同圆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54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微机电系统的自动对焦镜头
- 下一篇:平衡装置及其平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