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1接口信令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6080.0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9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帅福利;刘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92/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1 接口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S1接口信令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的发展形成了多种无线通信系统,如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通用分组无线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ystem)、增强数据速率GSM业务(EDGE,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service)、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时分长期演进(TD-LTE,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各种无线通信系统标准的最大区别一般在无线空口(空中接口)技术,网络与无线空口技术有标准体系配套关系,不同系统的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和核心网(CN,Core Network)在网络结构、协议栈上也有区别。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多数设备厂商都开发出满足LTE标准的无线通信设备,其中TD-LTE技术在TD-SCDMA的基础上演进的4G标准,而在基于NanoCell、Femto Cell、SmallCell架构的TD-LTE网关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设备。要实现TD-LTE制式的设备,必须实现S1接口协议,特别是控制面协议。传统技术中3G和3G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正确转发,但不是基于S1接口的实现方法,S1接口是LTE中定义的特定的接口,LTE不能使用2G和3G的接口,因此无法正确转发数据到核心网和相应的基站。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无法正确转发数据到核心网和相应的基站的问题,提供一种S1接口信令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一种S1接口信令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S1接口信令数据;
当所述S1接口信令数据是UE相关数据时,判断UE是否初始化,若UE未初始化,接收包含第一标识的初始化S1接口信令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生成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一标识替换为所述第二标识,向核心网发送替换后的初始化S1接口信令数据,接收所述核心网发送的包含第三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初始化响应数据,存储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基站连接的第一连接号、与所述核心网连接的第二连接号,UE完成初始化;若UE已初始化,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三标识、所述第一连接号和所述第二连接号对所述S1接口信令数据进行处理。
一种S1接口信令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S1接口信令数据,当UE未初始化时,接收基站发送的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和第一连接号的初始化S1接口信令数据和核心网发送的包含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的初始化响应数据;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S1接口信令数据是UE相关数据时,判断UE是否初始化,若UE未初始化,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生成所述第二标识,将所述第一标识替换为所述第二标识,向核心网发送替换后的初始化S1接口信令数据,存储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三标识、与所述基站连接的第一连接号、与所述核心网连接的第二连接号,UE完成初始化;若UE已初始化,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三标识、所述第一连接号和所述第二连接号对所述S1接口信令数据进行处理。
一种S1接口信令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60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