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液混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7393.8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0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西正;侍才洪;宋军;吴兴;卢江;郭勇;李瑞欣;关静;武继民;李志宏;黄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13/1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16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液混合装置,主要用于液体与臭氧、空气或其它气体进行混合,制备的气体混合液根据其特性,可用于医疗,餐饮,水产养殖等不同的领域。
背景技术
气体与液体的混合技术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机械搅拌技术,通过电动机带动叶片旋转,进行物料混合。另一种为气流搅拌技术。采用气流搅拌技术的混合装置包括传统的曝气法,文丘里射流混合法和气液混合泵。传统的曝气法采用气水顺流、逆流或多级串联交迭逆顺流,连续运行或间断批量运行。能耗较低,历史悠久,喷头易堵塞,混合效果不好,需要大型空压机和昂贵的氧化反应塔。文丘里射流混合法则采用气水强制混合,其投资较少,混合效果好,接触时间短,经射流混合器后水中的气体浓度可为曝气法的数倍,是安全高效的混合方法。文丘里法充分利用水的紊流产生较大的负压,将气体吸入,在混合腔内产生涡流、旋转并相互碰撞。气液混合泵的吸入口可以利用负压作用吸入气体,高速旋转的泵叶轮将液体与气体混合搅拌,由于泵内的加压混合,气体与液体充分溶解,溶解效率高。一台气液混合泵即可进行气液吸引、混合、溶解并直接将高度溶解液送至使用点。上述的气液混合方法,仍存在气液混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以使气体与液体更容易混合,可高效地生成高溶解度、高浓度的气体混合液的气液混合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液体存储室(2),气体存储装置(10)、气液混合装置(7)和气体混合液存储装置(13),其中,
液体存储室(2)用于储存原水和循环的气体混合液,其内存储的液体通过泵(4)和单向阀(5)被送入气液混合装置(7);
气体存储装置(10)里的气体通过电磁开关阀(9)和单向阀(8)被送入气液混合装置;在气液混合装置(7)内混合后的流体经由管路(14)被送回液体存储室(2),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气液混合装置(7)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混合室(16)和第二混合室(18),在第一混合室(16)内固定有文丘里管,在文丘里管喉部上方位置的第一混合室(16)的壁上固定有气体转接头(17),第一混合室通过气体转接头(17)与气体存储装置(10)相连,在气体转接头内固定有第一气体雾化模块(26)和用于防止液体从第一混合室(16)进入气体管路的单向阀;在第二混合室的前部设置有第二气体雾化模块(20);
所述的气体雾化模块,由多层气体过滤网构成,用于分散和细化流经的气体。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气体雾化模块的各层气体过滤网从前部到后部,网眼大小由大到小;密度由稀到密;在第二混合室(18)内还设置有利用电机驱动的旋转轴(29),在旋转轴(29)上固定有螺旋件(22)和旋转叶片(21);第一混合室(16)和第二混合室(18)之间设置有带有导流孔(28)的隔离板(27)。
本发明利用文丘里射流混合法的基本原理,进行气体与液体的强制混合。在文丘里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气体雾化模块,用于分流集中吸入的气体,使气流细化从而与液体初步混合,但是在第一混合室形成的气液混合物中存在很多较大的气泡,气体溶解率不高,而且还很不稳定。通过旋转叶片将初步形成的气液混合物吸入第二混合室,在此混合室内设计了气液雾化模块,通过隔离板上的导流孔和气液雾化模块将气体混合液更进一步细化,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经过气液雾化模块时,气泡破裂产生的爆破力将周围的气泡和水流分散,连锁反应形成较好的细化作用。增压螺旋件转动产生紊流增压效果,将细化后的气体和液体进行第二次充分混合。此外本发明采用的旋转叶片的高速旋切作用,气体与液体更容易混合,另外还设计了两个气液混合室,从而使气体与液体有充分的接触时间,可高效地生成高溶解度、高浓度的气体混合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气体混合液生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为气液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3为气液混合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气液混合装置的爆炸视图。
图5为隔离板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73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