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力学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8382.1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4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英;王业勤;许荣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7110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低碳硅锰系 冷轧 双相钢 力学性能 方法 | ||
1.一种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由19.0~26.0%体积比的马氏体、74.0~81.0%体积比的铁素体构成,并且其化学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C:0.06%~0.20%,Si:0.1%~0.8%,Mn:1.0%~2.0%,Nb≤0.05%,V≤0.05%,P≤0.035%,S≤0.035%,余量为F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屈服强度290~438/MPa,抗拉强度540~826/MPa,屈强比0.46~0.58,延伸率24.7~30.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选取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经过冶炼和锻造制成板坯,加热至1100~1250℃保温,在820~1100℃条件下进行热轧,热轧终轧温度为(Ar3+30)℃~(Ar3+100)℃,并在热轧终轧后以10~30℃/s的冷速层流冷却至(Ar3-50)℃~(Ar3-100)℃,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热轧钢坯;
(2)酸洗上述热轧钢坯得到冷轧用钢板,以去除氧化物,得到冷轧用钢板;
(3)将冷轧用钢板采用≥80%的压下量进行冷轧,以利于在变形期内显著增加位错密度,贮存更多的畸变能;
(4)将冷轧带钢以至少80℃/s的加热速率加热到(Ac3-50℃)~(Ac3+10℃),退火处理10~20s后以5~8℃/s的速率缓冷至600~720℃,然后以≥30℃/s的速率冷却到250~300℃,等温处理120~300s,最后空冷﹑水冷或自然冷却至室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保温时间为1~2小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热轧包括粗轧和精轧,粗轧过程为3~5道次,粗轧开轧温度为1000~1150℃,获得厚度为15~25mm的中间坯;精轧过程为4~6道次,精轧开轧温度为950~1050℃,精轧终轧温度为820~950℃,精轧后热轧板的厚度为4~8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粗轧和精轧,粗轧过程为4道次,粗轧开轧温度为1050~1100℃,获得厚度为20mm的中间坯;精轧过程为5道次,精轧开轧温度为980~1000℃,精轧终轧温度为840~880℃,精轧后热轧板的厚度为6mm。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热轧终轧温度为(Ar3+30)℃~(Ar3+60)℃。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冷速为15~25℃/s。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冷速为18~22℃/s;最优选的,步骤1)的冷速为20℃/s。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碳硅锰系冷轧双相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的加热速率为80~150℃/s;步骤4)的冷却速率为≥3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83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检索系统、车载端和云服务中心
- 下一篇: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