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向流斜板沉淀的一体化净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9064.7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蒋绍阶;向平;梁建军;孙銮平;盛贵尚;冯欣蕊;张莹;朱静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向 流斜板 沉淀 一体化 净水 设备 | ||
1.同向流斜板沉淀的一体化净水设备,所述设备的主体为一圆筒体(28),圆筒体(28)内被同心分隔为内、中、外三层,其中内层为絮凝区(1),中层为过滤区(3),外层为同向流斜板沉淀区(2);
其特征在于:进水管(25)与絮凝区(1)上端连通,絮凝区(1)出水连通同向流斜板沉淀区(2)的上端;
所述同向流斜板沉淀区(2)上段为配水区(10),中段为斜板组区(5),下端为污泥浓缩室(15);在同向流斜板沉淀区(2)的配水区(10)和斜板组区(5)与中层过滤区(3)之间设置有集水区(4),集水区底部封闭,并分别通过小孔(6、7)与斜板组区(5)和过滤区(3)连通;
过滤区(3)下端封闭,出水管(17)由过滤区(3)下部接出,排出滤后水;
所述同向流斜板沉淀区的斜板组区(5)内均匀布置有一圈斜板(5-1),斜板(5-1)的两侧边固定在集水区(4)外壁和斜板组区(5)的内壁上,所述斜板(5-1)的倾斜角度为θ =30~45°,小孔(6)设置在集水区的底部对应两相邻斜板的末端之间的位置,连通斜板组区和集水区;
所述斜板是取自两个同心同长短轴比的椭圆形成的一个椭圆环中的一段,内椭圆短轴A内=R内,内椭圆长轴B内= R内/cosθ,外椭圆短轴A外=R外,外椭圆长轴B外= R外/cosθ,其中R内是集水区外壁的半径,R外是斜板组区内壁的半径;所述两个椭圆是在斜板组区的内壁和集水区的外壁上以θ =30~45°的角度虚拟地斜切而获得,斜板的短边取两椭圆的短轴之差的直线部分,斜板的长边取靠近外椭圆长轴端点,且垂直于长轴的直线部分,所述短边和长边平行,短边为斜边上端,长边为斜板下端;另外,取短边和长边之间的内椭圆边为斜板的内侧边,短边和长边之间的外椭圆边为斜板的外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向流斜板沉淀的一体化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斜板上靠近斜板短边设有一斜向下的挡板(5-2),所述挡板由斜板内侧边往斜板外侧边延伸,挡板可以与相邻的斜板连接,或者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向流斜板沉淀的一体化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起点到椭圆圆心与椭圆圆心到短轴边的夹角为30°。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同向流斜板沉淀的一体化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区(1)同心分为两个圆形区域,即第一絮凝区(1-1)和第二絮凝区(1-2),区域内均设有横向网格板(11),网格板(11)的板间间距和板上的孔径随水流流动方向逐渐增大,进水管(25)接入第一絮凝区(1-1)上端,第一絮凝区(1-1)与第二絮凝区(1-2)下端连通且共用一个积泥斗(13),接出排泥管;第二絮凝区(1-2)上端出口的边缘设有扇形斜板(27),扩大出口面积,与同向流斜板沉淀区(2)上端的配水区(1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向流斜板沉淀的一体化净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区(4)位于过滤区内,占取过滤区(3)上段的部分空间,集水区(4)和过滤区(3)上端被扇形倾斜板(27)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0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管的话筒放大电路
- 下一篇:一种增强型话筒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