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膳食纤维制剂和施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9399.9 | 申请日: | 2006-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1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J·P·特鲁普;A·L·法尔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雀巢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308 | 分类号: | A23L1/308;A23L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迎春;黄革生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膳食 纤维 制剂 施用 方法 | ||
本申请为2006年10月23日提交的,发明名称为“膳食纤维制剂和施用方法”的PCT申请PCT/US2006/041568的分案申请,所述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日期为2008年4月21日,申请号为200680039184.6。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膳食纤维,更具体而言,涉及包括部分水解瓜尔豆胶(PHGG)和低聚果糖(FOS)的制剂及其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碳水化合物,该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抵抗人体酶消化的植物细胞壁。它们因改变肠内环境的能力而著名,从而沿着肠的整个长度调节其生理过程,其所带来的影响在小肠和大肠各有不同。纤维在小肠里的主要功能是提高粘度,而在大肠里它用来作为生产短链脂肪酸(SCFA)的底物。不同的物理属性的纤维及其相应的效应共同促进肠的正常功能。
纤维是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所述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不能被人的消化酶所水解,但是能通过肠细菌发酵产生氢、甲烷、二氧化碳、水和SCFA。纤维通常基于其可发酵性、溶解性和粘度来分类。大多数可发酵的纤维是可溶的和粘性的,而大多数不溶性纤维是非粘性的和没有完全发酵的。目前,营养学着眼于溶解性来对膳食纤维进行分类。
不溶性纤维,包括纤维素和木质素,是完全不溶于水的和在结肠中进行轻微发酵。它们主要通过自身的储水能力起填充剂的作用。不溶性纤维会增加粪便量和促进经过肠道的内容物的正常过程,在摄入液体足够的前提下缓解便秘。
可溶性纤维溶于水而且可能被肠道细菌发酵,所述肠细菌中90%生长在结肠里。可发酵性依赖于纤维的溶解度和颗粒大小。例如,当一种纤维的溶解性增加和它的颗粒大小减小时,它会更快的被发酵。在消化过程中可溶性纤维给予多种有益作用,如延迟胃排空以延长饱足状态期,放慢葡萄糖吸收的速度,和结合甾醇化合物有助于降低升高的血清胆固醇。可溶性纤维包括果胶、树胶、某些半纤维素、蚤草、瓜尔豆胶、低聚果糖(FOS)、菊粉和低聚半乳糖(GOS)。另外,大量的可溶性纤维存在于水果、蔬菜和包括大麦和燕麦的谷物中。
纤维额外的有益作用与其可发酵性和生产SCFA相关。乙酸盐、丙酸盐和丁酸盐包含了结肠产出SCFA的83%。SCFA很容易为肠上皮细胞所吸收,提供能量和刺激钠的运输、水吸收和肠的生长。通过这些机制,SCFA帮助正常化由处方药、暴露于病原细菌和生病引起的松散、水样的粪便。此外,作为结肠粘膜细胞优选的养料,丁酸盐在影响结肠上皮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方面起关键作用。因此,丁酸盐具有抗癌活性并有助于粘膜的完整性。这些产物各自帮助身体保卫自己免受恶性肿瘤发展和病原细菌入侵。
在生理上,SCFA以低浓度存在于回肠里。可是在某些生理和临床条件下回肠的SCFA含量可能升高。无数研究表明,SCFA出现在末端回肠可刺激蠕动收缩和增加强直活动,此活动可引起排空应答。因此,纤维产生大量SCFA可以增加肠道运动性并且可能舒缓便秘。
SCFA的浓度在近侧大肠处最高,主要是因为此处碳水化合物的可利用率较大。在体外用粪便细菌进行的发酵实验证明,个体多糖以不同的速率被分解。这一发现与肠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过程有关,因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底物浓度调节有机体以何种方式竞争可发酵底物,以及控制机制以何种方式参与发酵反应。
研究显示,存在于饮食中的纤维类型既会影响发酵过程中产出SCFA的数量,又会影响其比例。乙酸盐的生产似乎主要来自通过结肠细菌d糖酵解和双歧杆菌的果糖-6-磷酸磷酸酮醇酶支路。丙酸盐主要来自类杆菌的二氧化碳固定,丁酸盐主要来自羧菌属和真细菌属的乙酰-S辅酶A缩合。
据研究报道,最高的乙酸盐生产来自葡萄糖发酵,紧随其后的是FOS发酵。这可能分别是糖酵解和双歧杆菌支路的结果。高的丙酸盐生产由纤维素和PHGG发酵而实现,和高的丁酸盐水平通过欧车前果壳(psyllium husk)和PHGG的发酵获得。在24小时的分批培养后,部分水解的瓜尔豆胶(PHGG)产出了最大数量的SCFA。
微生物的生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雀巢技术公司,未经雀巢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3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