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绕组试验变压器的自耦接线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29967.5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8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董景义;李杰;黄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G01R1/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试验 变压器 接线 方法 及其 应用 | ||
(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自耦接线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双绕组试验变压器的自耦接线方法及其应用。
(二)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高压、超高压电力系统的发展,交、直流输电线路的输电距离也在不断的增加,线路之间、线路对地的杂散电容也随之增加,尤其在负载率较低的运行时期。为了解决容性负荷的增加而导致的容升问题,需要在线路上并联或串联电抗器以提高交、直流输电线路的输送功率的能力,同时降低了无功、有功损耗,限制了发电机过励磁现象的发生。
对于500kV及以上交流输电线路和±400kV及以上直流输电线路所用的滤波和平波电抗器,由于电压等级较高和容量较大;同时考虑到电抗器本身的特殊性,每台电抗器仅有一个绕组,不符合电磁感应原理。电抗器制造厂家有时需要更高电压等级和容量的试验变压器来满足电抗器空载、过励磁、感应电压试验项目等要求。但是,对于电压等为1000kV、容量较大的电抗器来讲,所需的试验变压器的孔亮及电压等级获奖超过一些变压器制造厂的生产、起吊、搬运的能力,更谈不上如何解决从其他变压器厂购买所带来的运输问题。
(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接线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的双绕组试验变压器的自耦接线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双绕组试验变压器的自耦接线方法,包括试验变压器的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绕组的首端与高压绕组的尾端通过铜排连接在一起,高压绕组的首端和低压绕组的尾端分别与被试品电抗器的对应端子连接在一起,低压绕组的首端和尾端与中间变压器的输出线端连接在一起。
在进行超高压电抗器试验时,根据需要,按上述方式将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连接起来,最终完成了试验变压器由低压绕组供电,高压和低压绕组串联后输出至被试品的自耦接线方案的设计构想。
本发明的更优方案为:
所述铜排的截面积按照高压绕组额定电流的大小,并基于空气中所允许的电流密度进行选取,使铜排的规格符合相应试验变压器的要求。
所述低压绕组的尾端直接接地或通过其他设备间接接地,保证了线路的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所述方法在提高试验变压器高压侧的输出电压及增加视在容量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方法在完成高电压等级、大容量的电抗器试验或试验同样电压等级和容量的电抗器时,降低试验变压器的匝间电压及输出容量的应用。
本发明接线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输出电压得到了提高,输出容量大,生产制造成本虽略有提高,但有利于在500~1000kV交流电抗器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使用的±400~±1100kV平波和滤波电抗器试验时的应用。
(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传统双绕组试验变压器在电抗器试验时应用的接线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接线原理图
图中,1高压绕组,2低压绕组,3铜排,4电抗器,5中间变压器。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高压绕组1、低压绕组2、铜排3、被试品电抗器4和中间变压器5。
在进行超高压电抗器试验时,根据需要,先将试验变压器的低压绕组2的首端与高压绕组1的尾端通过铜排3连接在一起,铜排3的截面积应按照高压绕组1额定电流的大小,并基于空气中所允许的电流密度进行选取。低压绕组2的尾端直接接地或通过其它设备间接接地。接着将高压绕组1的首端和低压绕组2的尾端分别与被试品电抗器4的对应端子联接在一起;将低压绕组2的首端和尾端与中间变压器5的输出线端连接在一起。最终完成了试验变压器由低压绕组2供电,高压和低压绕组串联后输出至试品的自耦接线方案的设计构想。
经过对多台次并联电抗器、平波电抗器的试验,实践表明,试验变压器采用自耦接线方式以后,不仅其高压侧的输出电压提高了,而且其视在容量也有一定的增加,对完成更高电压等级、更大容量的电抗器试验或试验同样电压等级和容量的电抗器时为降低试验变压器的匝间电压、输出容量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99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