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隔墙钢柱和横梁连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0965.8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6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回中兴;孟青;徐晓军;吴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2 | 分类号: | E04B2/8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2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隔墙 横梁 连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隔墙钢柱和横梁连接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的隔墙,高度及宽度数值不大,无需增设钢结构横梁与钢柱,但如果隔墙的高度及宽度数值较大,应增设钢柱和横梁,现有技术中复合隔墙与钢柱及横梁之间通常采用水泥砂浆填充连接,容易出现松动及开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钢柱和横梁连接工艺,解决复合隔墙与钢柱及横梁之间容易出现松动及开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复合隔墙钢柱和横梁连接工艺,复合隔墙由若干组上节隔墙板与下节隔墙板拼接而成,其中左右相邻的两组隔墙板之间设有钢柱,上下相邻的两组隔墙板之间设有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及横梁均为工字钢,钢柱两侧突出部间的距离大于横梁两侧突出部间的距离,复合隔墙钢柱和横梁连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钢柱上下两端的连接钢板用膨胀螺栓安装在混凝土顶板及混凝土底板上,同时将横梁连接钢板用膨胀螺栓安装在结构墙面、柱面上;
然后,将钢柱与钢柱连接钢板焊接固定并安装横梁下方的复合隔墙;
最后,将横梁与钢柱及横梁连接钢板焊接固定并安装横梁上方的复合隔墙;
其中,横梁端部焊接固定于钢柱内凹部侧面上,工字钢与复合隔墙间的缝隙内填充水泥砂浆;横梁上下两侧的突出部埋设于复合隔墙内,横梁与复合隔墙间的间隙内填充水泥砂浆。
作为优选,所述上节隔墙板底端设有上连接槽,所述下节隔墙板顶端对应所述上连接槽设有下连接槽,所述上连接槽及下连接槽内均铺设有钢板,所述上连接槽内设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上设有正向锯齿,所述下连接槽中设有钢销板,所述钢销板内设有销槽,所述销槽内设有反向锯齿,所述钢销板左右两端与下连接槽左右两侧壁间设有弹簧。
作为优选,上节隔墙板与下节隔墙板的连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在上节隔墙板底端及下节隔墙板顶端开设凹槽并在凹槽内铺设钢板形成上连接槽及下连接槽;
然后,在上连接槽内设置连接销,连接销与上连接槽内钢板焊接固定,在下连接槽内设置钢销板,钢销板与下连接槽左右两侧壁间安装弹簧;
最后,将上节隔墙板和下节隔墙板拼接在一起,而连接销和钢销板通过正方向锯齿的配合连接紧固。
作为优选,所述正向锯齿为圆齿,所述反向锯齿为方齿。
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槽宽度大于上连接槽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钢柱工字钢外表面涂抹一层建筑胶黏剂,所述复合隔墙对应工字钢左右两侧突出部设有梯形槽。
本发明中钢柱为工字钢结构,其中在工字钢左右两侧突出部预埋在复合隔墙内,工字钢与复合隔墙间的缝隙内填充水泥砂浆,这样成功解决了复合隔墙与钢柱之间容易出现松动及开裂的问题。
与此同时横梁与钢柱焊接固定,而横梁上下两侧的突出部埋设于复合隔墙内,横梁与复合隔墙间的间隙内填充水泥砂浆,这样成功解决了复合隔墙与横梁之间容易出现松动及开裂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使用了机械无缝啮合原理连接上节隔墙板与下节隔墙板,即用带锯齿形的连接销插入预埋在隔墙板端头的连接槽中,连接销与藏于连接槽内带有反向锯齿型的钢销板通过弹簧的伸缩紧固,将两者相互啮合,从而将两段隔墙板连成整体,它不仅能可靠地传递压力,还可以承受弯矩、剪力和拉力,该结构成功地解决了板缝开裂的施工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复合隔墙与工字钢钢柱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复合隔墙与横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横梁与钢柱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4为横梁与钢柱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5为上节隔墙板和下节隔墙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复合隔墙1由若干组上节隔墙板10与下节隔墙板11拼接而成,上节隔墙板10与下节隔墙板11先拼接为一块隔墙板,然后再与其他组的隔墙板拼接。其中左右相邻的两组隔墙板之间设有钢柱24,上下相邻的两组隔墙板之间设有横梁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09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