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吡啶薄膜催化剂及其制备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31338.6 | 申请日: | 2013-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2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水英;曹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C07B35/02;C07C5/03;C07C15/073;C07C205/06;C07C201/12;C07C17/354;C07C25/02;C07C29/17;C07C33/025;C07C45/62;C07C49/213;C07C67/3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金属 吡啶 薄膜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金属吡啶复合薄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利用金属钯和铂与吡啶氮之间的配位键作用,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在固体基片上制备形成双金属薄膜催化剂,该薄膜可以用于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属于催化剂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氢化反应在石油炼制工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加氢精制,以脱除油品中存在的含氧、硫、氮等杂质,并使烯烃全部饱和、芳烃部分饱和,以提高油品的质量。催化加氢一般生成产物和水,不会生成其它副产物(副反应除外),产品收率高、质量好,具有绿色化的化学反应和原子经济性。
催化加氢反应的催化剂一般是铂基和钯基催化剂,它们都是催化加氢的能手,具有很大的活性和极优良的选择性,一般催化剂可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异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有着反应速率高,用量少,产量高,条件温和等优点,但它难与产物分离,容易污染产物等缺点阻碍了它在工业方面的应用,而异相催化剂虽然反应速率较均相的慢一些,但其易于分离(一般利用过滤,磁力吸附等手段)等优点使其格外受工业青睐。目前,催化加氢反应催化剂,一般都是负载型催化剂,如Pt/C、Pt/Al2O3、Pd/Al2O3、Pd/C、Pd/BaSO4、Pd/硅藻土、PdO2、Ru-Pd/C等,这种负载型催化剂可以利用过滤或磁力吸附等手段,使产物和催化剂得到分离。另外,膜催化技术是当前众多催化反应技术中非常有前途的 一个领域,它可以同时完成催化反应和产品分离两大任务。利用膜作为一种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是膜科学和膜材料应用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到目前为止,膜催化技术,与颗粒型催化剂相比,研究相对较为薄弱。目前制备贵金属复合膜,一般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热喷和化学镀饰等等方法。但上述方法制备过程较为复杂、成本昂贵。
我们利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利用金属钯和铂与吡啶氮之间的配位键作用,在固体基片上制备双金属吡啶薄膜催化剂,该薄膜用于催化加氢反应催化剂,对烯烃和硝基苯的催化加氢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本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制备了双金属吡啶薄膜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对烯烃加氢反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
本发明结构式为(Pd/bpy/Pt/bpy)n的复合薄膜,其中bpy为4,4-联吡啶;其结构为层层自组装。
所述的Pd的金属源为K2PdCl4;所述的Pt的金属源为K2PtCl4。
所述的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方法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基片的清洗,并进行聚乙烯亚胺(PEI)修饰;
(2)将步骤(1)获取的基片依次浸入K2PdCl4溶液、bpy的乙醇溶液、K2PtCl4溶液和bpy(5 mM)的乙醇溶液中,每个沉浸步骤取出后用蒸馏水洗净,吹干;
(3)重复步骤(2),制备获得所述复合薄膜。
所述的复合薄膜用于催化烯烃加氢反应。
所述的烯烃为苯乙烯、4-溴苯乙烯、硝基苯、4-硝基苯乙烯、肉桂酸乙酯、芳樟醇或与前述烯烃分子具有相同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本发明利用联吡啶作为金属的联结基元,通过金属钯与铂和联吡啶氮之间形成的配位键作用,在固体基片上自组装制备钯铂双金属吡啶薄膜催化剂,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以及较高的催化活性。制备条件温和,方法简易,无需特殊的设备,成本低廉。并且制备的催化剂可以在可以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催化加氢反应。本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Pd/bpy/Pt/bpy)n复合薄膜紫外可见光谱表征。仪器型号为Lambda35 光谱仪,产家为美国的 Perkin-Elmer。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1:(Pd/bpy/Pt/bpy)n复合薄膜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13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簧烧杯夹
- 下一篇: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