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水蛭的饲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1589.4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03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金成烈;庄玲伶;金仁哲;庄智元;李仲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成烈;庄玲伶;金仁哲;庄智元;李仲达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学群 |
地址: | 133100 吉林省延***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水蛭 饲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蛭的饲养方法,特别涉及医用水蛭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目前野生水蛭来源大都于江河水库或沼泽池塘,其水质不稳定因素会导致水蛭安全系数低,大量的真菌和细菌的存在,均可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不宜在医疗上直接使用,因此人工饲养水蛭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水蛭的人工饲养方法中,水蛭的选择、喂养饲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喂养条件如水温、PH值、水含氧量的差异会导致其体重和吸血能力低、水蛭体内含有的菌落数目较多且含有更多的寄生原虫以及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血能力强、病毒细菌含量少且死亡率低的医用水蛭的饲养方法,而且其饲养成本也较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水蛭的饲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水蛭的准备:选用年龄2年以上或重2~4克的健康医用水蛭;
(2)纯净水和饲养池的准备:在建造好的饲养池注入纯净水。
(3)水蛭投放:按照每立方米的纯净水中投放医用水蛭70-90条计算来投放上述选用的医用水蛭,并在饲养池内圈养4-6天;
(4)水蛭喂食:按照每只医用水蛭3克的血液量投放脊柱动物的离体后不得超过18小时的微凝固血液,用3-4层细纱布包好,采用一次性喂食。
(5)收存水蛭:将水蛭在饲养池内喂养后放置20-30小时,然后在5-10升玻璃容器内盛装占其一半容积的纯净水,然后在每个玻璃容器内装入80-160条上述喂养后的医用水蛭;
(6)水蛭管理和获取成品:收存医用水蛭后每天巡视,如果发现水质变混,必须及时的给予换装消毒后的纯净水,从医用水蛭分装于玻璃容器开始100-140天后,即得到成品;
(7)成品的保存;将成品水蛭继续保存在5-15℃的室温下,每天巡视,如果发现水质变混,必须及时的给予换装消毒后的纯净水。
所述步骤(2)、(3)、(5)、(6)和(7)中的纯净水优选是采用符合GB17324-1998《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的纯净水:PH值为5-7,含盐的重量比小于千分之2,溶氧量高于1毫升/升,水温8-18℃。
步骤(3)中优选是按照每立方米的水中投放医用水蛭80条计算来投放上述选用的医用水蛭,并在饲养池内圈养5天。
步骤(4)中水蛭喂食优选是在水蛭饲养池内放长为30cm、宽为25cm且厚为3-5cm的漂浮物,每4平方米放置一个,纱布包好的血液放置于漂浮物上。
步骤(6)中收存水蛭后的环境及卫生要求优选按照国家标准GB-14881-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执行,其室内温度为15-25℃,每天巡视两次,如果发现水质变混,必须及时的给予换水,如果水质变为血红色或浓血红色,表明有死亡的水蛭,必须及时的清除,并及时的清除有病的水蛭,每二日换装一次消毒后的纯净水。
步骤(7)中成品的保存的环境及卫生要求优选按照GB-14881-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执行,其室内温度为5-15℃;每天巡视1次,如果发现水质改变变混,必须及时的给予换水;如果无变混现象,则一周换水一次;水温差不得大于5℃。
所述纯净水的消毒方法优选为碳酸钠消毒法或氢氧化钠消毒法。
所述医用水蛭优选分装于玻璃容器开始120天后,得到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成烈;庄玲伶;金仁哲;庄智元;李仲达,未经金成烈;庄玲伶;金仁哲;庄智元;李仲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15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