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样中总有机碳检测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31757.X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6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侯贤灯;韩丙军;郑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3 | 分类号: | G01N21/73;G01N1/28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肖友发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样 有机 检测 连续 流动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水样中总有机碳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是造成河流、湖泊污染的主要原因,其严重影响着人类生存用水的质量,因此监测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有机污染物含量的综合指标主要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和总有机碳(TOC)。其中,COD和BOD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或生物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含量表示,不能直接的表示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并且其存在分析时间长、操作维护复杂等缺点。TOC直接以碳的数量表示水样中含有机物的总量,它比COD或B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是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据。
TOC的测定方法通常分为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一般是通过酸化曝气等方法将无机碳(TIC)除去后,测定余下全碳(TC)作为TOC的方法,但是,由于酸化曝气会损失可吹扫有机碳,故测得TOC值为不可吹扫有机碳(NPOC)量;间接测定法则分别测定水样中的TC和TIC,利用TC减去TIC得到TOC的含量。
TOC的测定通常分为2个步骤,首先把含碳物质通过氧化转化为易定量测定的CO2,利用CO2与TOC之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从而对水样中TOC进行定量测定。目前,关于含碳物质氧化的主要方法包括干法氧化、和湿法氧化等方式。其中,干法氧化主要有1000-1100℃燃烧氧化法和680℃催化氧化法等,被认为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水样的分析;湿法氧化主要包括过硫酸盐、铬酸盐和紫外氧化法等,由于其氧化能力有限,主要用于TOC含量较低水样的分析,如制药厂原料用水TOC的监测等。CO2检测方法较多,有非色散红外吸收法(NDIR)、电导法、氢火焰离子化法和传感器法等,其中NDIR法应用最普遍。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利用这些原理制作的不同的TOC分析仪器,但是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⑴高温燃烧氧化法的分析仪器价格昂贵,关键部位氧化管需要经常更换,不但造成测定成本过高,而且不适于TOC的自动在线监测;⑵加热/UV-过硫酸盐氧化法则存在氧化效率较低、氧化速度慢等问题;⑶NDIR法测定CO2的方法则存在仪器成本较高等问题;⑷电导法和传感器法测定CO2的方法则存在干扰因素较多、维护麻烦等问题。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直接的水样中TOC连续流动分析方法,实现水样中TOC的实验室检测和野外在线监测。
技术方案
一种水样中总有机碳连续流动分析方法,采用微波辅助过硫酸钠将水样中TOC氧化为CO2,其中过硫酸钠浓度为100~500gL-1,流速为2~12mLmin-1,微波功率为150~800W,使用DBD低温等离子体激发CO2产生碳原子特征发射谱线,通过测定谱线强度实现TOC的检测,其检测步骤为:
⑴配制TOC标准曲线,使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为标准物质,浓度范围为1~100mgL-1;
⑵水样使用磷酸酸化至pH1.0~2.0,从进样口泵入;
⑶载液过硫酸钠溶液从载液口泵入,与样品在反应盘管中混合,;
⑷DBD装置内外电极电压控制为2.95kV,TOC被氧化后,由氩气将CO2载入DBD装置,氩气流速为50~400mLmin-1;
⑸电荷耦合检测装置捕集DBD装置碳原子化后发射193.0nm特征原子谱线,实现定量检测。
本发明所用设备主要由微波辅助过硫酸盐氧化系统和CO2检测系统构成。微波辅助过硫酸盐氧化系统由进样泵、微波产生装置、反应盘管、冷凝装置、气液分离器、干燥剂构成;CO2检测系统由DBD低温等离子体激发装置和电荷耦合器件构成。
本发明检测水样中的TOC,过硫酸钠溶液最佳浓度为100~400gL-1,最佳流速为2~10mLmin-1;最佳微波功率为500~800W;最佳氩气流速为50~300mLmin-1;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17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