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段中心种菌孔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31983.8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8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储海岩;陈永战;宫能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储海岩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树 中心 种菌孔 培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树段中心种菌孔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之前,在实际状态下,柞树等是适合菌生长的树,都可以进行树段菌种野生生产,但因为自然放样产量是很低的,规模化生产也就无法实现。树段的生产在一定时期出现过,而且效果也不错,其方法是:选择树段直径在10cm,每根长约2米左右,在树段四周表面分别钻许多种菌孔,孔径约2cm左右,然后种菌,直接将树段放置到相应的地方,进行浇水约1个月左右以后即可以采摘了(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生产周期将会长短不一样),其产量往往会在第二年达到高峰。但是,因为此方法成本高、资源浪费、效率低和劳动强度大等因素而无法规模化生产,仅个别家庭作为上等礼品生产一些赠送他人。成本高、资源浪费是因为种菌后培养菌种过程中,树段由表向内腐烂向种菌提供营养,促进菌丝生长,但最后的树心部分却无法利用,被浪费了。效率低和劳动强度大是因为在树段四周上钻许多的孔,是纯体力活,钻一个孔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还要在每个种菌孔内放置种菌,再堵封,同样也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效率必然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树段中心种菌孔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树段中心种菌孔培养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取树段;
(2)在树段端面即横截面上打中心种菌孔;
(3)在树段四周表面打多个出菌孔;
(4)将中心种菌孔作为种菌孔,将菌棒插入中心种菌孔内进行种菌,然后堵封中心种菌孔;
(5)培菌;
(6)养菌。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本发明从生产工艺入手改变其方法,并运用其原理,即菌种生长过程需要通过木材的腐烂吸收其释放出的肥料而生产,传统的外表打孔种菌的方法是从树段四周外部向树心腐烂来产生营养液而产生食用菌,树段生产完成后总有部分树心没有充分利用,而中心种菌孔的方法,则从树心内部向外生长,因中心成孔使得空气、水分更好的进入树芯,菌种也在树段中心,菌丝由内向外生长,不仅树段表面而且树段中心更加的充分吸收营养,使得整个树段均能得到充分利用,且人为改变了其生长的过程,效果是明显的。同时,此发明通过打中心种菌孔的方法,使得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种菌过程及为简单、快捷;选择的树径的范围更广,树材充分利用;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可以进行机械化生产,且生长出来的食用菌的品质更接近于天然。
本发明的其他具体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树段上的中心种菌孔、出菌孔分布示意图。
图2——图1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树段1、中心种菌孔2、出菌孔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中心种菌孔2
取一根树段1,用钻孔设备进行中心种菌孔2的打孔,即从树段1一端面(一端的横截面)中心向树段1另一端面即对面中心打中心种菌孔2,该中心种菌孔2是贯穿孔,即从一端面一直贯穿到另一端面。中心种菌孔2也可以从树段1一端面打通到接近另一端面,但不打通另一端面;中心种菌孔2又可以是分别从树段1两端面向树段1中心打,接近但不打通。
出菌孔3
在树段1四周表面向树芯即树的中心分别打多个孔,不打穿,也不打到中心种菌孔2,这些个孔作为出菌孔3。
出菌孔3可以打通,穿过中心种菌孔2。同时出菌孔3可以是对称,也可以是互不对称的。
种菌
打好的孔作为中心种菌孔2,将菌棒插入到该中心种菌孔2内,菌棒内含有种菌,然后将树段1两端端面的中心种菌孔2封堵。如果中心种菌孔2即种菌孔是贯穿孔,则封堵二个端面上的种菌孔;如果中心种菌孔2即种菌孔从一个端面打到接近另一个端面但不打通,则封堵一个端面上的种菌孔;如果中心孔即种菌孔是从树段二个端面分别打但到接近时不打通,则封堵二个端面上的种菌孔。
上述步骤中,可以先打中心种菌孔2,后打出菌孔3,然后种菌;也可以是先打出菌孔3,后打中心种菌孔2,然后种菌;又可以是先打中心种菌孔2,后种菌,然后打出菌孔3。
培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储海岩,未经储海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19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色选机用清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废烟支振动筛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