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低温液体汽化冷能干冰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2052.X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0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杨中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中维 |
主分类号: | C01B31/22 | 分类号: | C01B3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 |
地址: | 057350 河北省邯***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低温 液体 汽化 干冰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冰发生器,特别是利用低温液体汽化冷能制干冰的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制造干冰一般采用的是用液态二氧化碳节流膨胀得到干冰,这种工艺干冰生成率一般只有40%左右,多半没有凝结二氧化碳气体不易回收造成很大浪费;而如果采用氟利昂制冷或氨制冷工艺方法取得低温冷量虽然能够提高干冰生成率但需要较大的制冷压缩机,消耗较多的电能。
越来越多的各种低温液体如液氧、液氩、液氮等用低温储槽来储存,然后用低温液体泵加压,采取空浴式汽化器换热汽化后充入高压气瓶销售。在充装运行时,由于低温液体泵后的高压低温液体靠汽化器与大气中的空气换热蒸发汽化,大量的低温冷能被浪费到大气中去。例如,普通储槽中的1立方米液氧从-160C经过气化成常温常压气态可以产生约10万大卡的冷能,如果考虑到充装压力的变化和影响,也可以产生约8万大卡的冷能,如此大的低温冷能回收制取干冰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低温液体汽化冷能干冰发生器,它是将各类低温液体充装气化过程的低温冷能用于二氧化碳的凝结固化,无需增加电能消耗,理论上干冰生成率可以达到100%,是一项生产干冰的节能环保新技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液体泵一端通过管道与低温储罐密封相通,另一端通过管道、阀门与汽化器的一端密封相通,汽化器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冲撞系统密封相通密封相通,所述阀门的两端通过管道、阀门与干冰发生器的换热器并接,干冰发生器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口与二氧化碳气瓶密封相通。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1)、可以利用液体充装过程中汽化所产生的冷能实现无消耗节能制干冰。比原有制干冰机能耗大为降低;2)、不会破坏原充装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可降低原有汽化器的换热负荷;3)、制干冰的冷能可以通过调节阀调节,并且温度可以实现自动控制;4)、本技术适用于连续或一段时间内连续充装的低温液体汽化充瓶生产过程,即使不生产干冰也不影响原有充装系统工作,为液体充装站企业增加一项联产干冰项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液体泵2一端通过管道与低温储罐1密封相通,另一端通过管道、阀门4与汽化器5的一端密封相通,汽化器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冲撞系统12密封相通密封相通,所述阀门4的两端通过管道、阀门3与干冰发生器的换热器并接,干冰发生器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口与二氧化碳气瓶11密封相通,二氧化碳气瓶11也可以是二氧化碳储槽。
所述的干冰发生器包括保温壳9、换热器7、内胆8、活塞6和干冰形状控制板10,活塞6在不锈钢的内胆8内,与内胆8滑动配合,内胆8的一端固定干冰形状控制板10,内胆8的圆柱面上缠绕铜管式的换热器7,换热器7外包裹保温壳9,防止漏冷;所述的内胆8上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口。
所述干冰形状控制板10的端面上有多个干冰孔,干冰孔横截面为圆形或片形,或其他形状,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使用时,根据所需冷量的多少来调节阀门4的开度。低温液体在与干冰发生器换热后再返回原有的高压汽化器管路系统,不影响原有高压充装系统的汽化和充装,还可以降低原汽化器的工作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中维,未经杨中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20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保温容器接腰封口的生产方法
- 下一篇:利用黄麻秆制备活性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