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用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2358.5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72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峰;张义;孙立涛;郭立勇;彭富林;朱媛媛;黄俊;陈凯;丁楠;王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1/04 | 分类号: | C01B31/04;H01G9/04;H01G9/20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32250 | 代理人: | 王剑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染料 太阳能电池 电极 石墨 薄膜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石墨烯(Graphene)薄膜的制备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用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能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石墨烯(Graphene)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的单原子层构成的二维晶体材料,其中碳原子以六元环形周期型排列于石墨烯平面内。石墨烯中电子的运动如同相对论无质量粒子的运动,同时遵循线性扩散的规律,因此导致石墨烯具有许多新奇的电学特性。石墨烯的电学性能非常稳定,不随温度变化,受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小,电子迁移率高达104 cm2/Vs。一直以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是镀铂的导电基底,虽然铂对电极具有较好的导电能力,但是众所周知,铂金的使用成本极高。这使得近年来,来源极其丰富的石墨烯(Graphene)材料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例如,2008年清华大学石高全等人[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10 (2008) 1555–1558]利用旋涂法制备石墨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导电薄膜,取得了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2011年湖北大学王世敏等人[Solid State Sciences,13 (2011) 468–475]利用抽滤法制备得到石墨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导电薄膜,也取得了优异的光电转换效率。然而无论旋涂法还是抽滤法都不能大面积制备石墨烯薄膜对电极,随后出现的提拉成膜技术能够实现大面积的薄膜制备,但是用来提拉成膜的石墨烯溶液团聚严重,难以获得大面积、均匀的石墨烯薄膜。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对电极用石墨烯薄膜研究现状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大面积、均匀的石墨烯薄膜对电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用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作为分散剂有效分散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然后采用喷雾法直接在预热的导电基底上沉积氧化石墨烯薄膜,最后通过肼蒸汽化学还原法以及高温煅烧等工艺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以得到对电极用石墨烯薄膜。
具体制备步骤为: (1)首先采用Hummers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采用转速10000 rpm离心分离所得氧化石墨并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得到浓度为1~10 mg/mL的氧化石墨水溶液;(2) 向氧化石墨水溶液中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作为分散剂,并利用超声剥离法得到分散稳定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 超声波振荡器的功率为800 W,超声波的频率为10 kHz;(3) 利用喷雾法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直接沉积在预热温度为150~300 ℃的导电基底上,得到氧化石墨烯薄膜;(4) 将氧化石墨烯薄膜置于25 ℃的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肼蒸汽中化学还原6~15 h,紧接着在氢气/氩气混合气体保护的高温炉中升温至400~500 ℃,保温1 h后降至室温,得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用石墨烯薄膜。
所述步骤(2)中添加N,N-二甲基甲酰胺的量占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体积的0.1~1.0%。
所述步骤(3)中喷枪口径为0.2~0.4 mm,喷枪口流速为2~5 mL/min,喷雾时间为5~60 s。
所述步骤(4)中高温还原保护气体氩气与氢气混合气体的体积百分比例为5~9,升温和降温速率均为0.5~5 ℃/min,所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用石墨烯薄膜的厚度在20~300 nm为宜。
有益效果:与现有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采用氧化石墨烯溶液而不是石墨烯溶液作为喷涂溶液,避免了团聚的发生;其次通过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氧化石墨烯进行有效分散,进一步防止了团聚的发生,避免了在喷雾沉积过程中形成不均匀的纳米结构薄膜对电极。
附图说明
图1 是采用喷雾沉积法得到的对电极用石墨烯薄膜的SEM照片;
图2 显示的是对电极为石墨烯薄膜组装而成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密度-电压(I-V)的测试曲线。其中横坐标为电压,单位为伏特(V),纵坐标为电流密度,单位为mA/cm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23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