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杆式甘蔗收割机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32368.9 | 申请日: | 2013-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8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昶;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益众兴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10 | 分类号: | A01D45/10;A01D75/00;A01D69/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61100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杆式 甘蔗 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收割机,尤其涉及一种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属于农业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生产的整杆式甘蔗收割机通常要由固定有行走机构、发动机和驾驶室的机架,设在该机架上的切稍装置、扶植装置、压蔗辊、喂入辊、收割装置、剥叶装置、除杂装置、收集框等部件构成(如申请号为“200610139030.6”的发明专利);由于收割装置设在前后轮之间,增大了前后轮之间的轴距,因此难以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丘陵地带作业。另外,传统的扶植装置由分别设置在机架左右两端的两根螺旋辊构成,因此只能将甘蔗归拢、而无法将两侧的甘蔗分禾,从而导致还未收割的甘蔗受到碾压。不仅如此,由于压蔗辊和喂入辊的结构不尽合理,压蔗板和喂入板的边缘未设置与甘蔗相适应的齿形或波浪型结构,因此容易将甘蔗压偏,从而导致甘蔗不能准确导入两个收割刀盘之间,常常造成堵塞。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适应丘陵地带作业要求的整杆式甘蔗收割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固定有履带、发动机和驾驶室的机架,设在该机架上的切稍装置、扶植装置、压蔗辊、喂入辊、收割装置、剥叶装置、除杂装置、收集框,所述切稍装置由铰接在机架前端的支架、固定在该支架上的两个切稍刀盘、铰接在机架与支架之间的油缸构成;切稍装置下方是分别倾斜设在机架前端左右两侧的两套所述扶植装置,各套扶植装置由两根呈倒圆锥状的螺旋辊构成;压蔗辊水平设在扶植装置的后方,在该扶植装置的后方是水平设置的喂入辊;所述收割装置由位于两个前驱动轮之间并固定在机架底部的两个收割刀盘构成;所述剥叶装置由位于收割刀盘后方固定在机架上的通道、水平设在该通道中的多对剥叶辊构成;通道的出口上方有内部带有风机的除杂装置,通过支撑架固定在机架尾端的收集框与通道的出口连通。
各扶植装置的两根螺旋辊呈V字形分布;压蔗辊由芯轴、沿轴线方向固定在该芯轴表面的多块压蔗板构成,压蔗板的边缘设有齿形或波浪形结构;喂入辊由芯轴、沿轴线方向固定在该芯轴表面呈凹字形结构的多块喂入板构成,喂入板的边缘设有齿形或波浪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将收割装置设在两个前驱动轮之间,因此缩短了前后驱动轮轴之间的距离,满足了丘陵地带转弯半径小的要求。另外,由于采用了两套扶植装置,每套扶植装置由两根旋向相反、呈V字形分布的螺旋柱构成;因此不仅能够将需要收割的一行或两行甘蔗归拢以便于收割,而且还能将处于收割刀盘外侧的甘蔗分开,以避免受到碾压。不仅如此,由于在压蔗板和喂入板的边缘设置了与甘蔗相适应的齿形或波浪型结构,因此能够对甘蔗进行定位,从而使甘蔗能准确导入两个收割刀盘之间;彻底克服了传统装置容易将甘蔗压偏而造成堵塞的缺陷。本发明不仅能够适应窄行距、小面积甘蔗地作业的要求,而且不碾压垄埂;具有效率高、重心稳、机动灵活、不伤甘蔗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去掉切稍装置后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压蔗辊结构示意;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喂入辊结构示意;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中:驾驶室1 油缸2 支架3 切稍刀盘4 螺旋辊5 压蔗辊6 喂入辊7 剥叶辊8 机架9 通道10 收集框11 支撑架12 除杂装置13 发动机14 收割刀盘15 压蔗板16 喂入板17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益众兴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益众兴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23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