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效节能浓缩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2678.0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3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玉江 |
主分类号: | B01D1/26 | 分类号: | B01D1/2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杨钦祥 |
地址: | 05001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浓缩 蒸发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缩蒸发设备,尤其是一种节能浓缩蒸发器,其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物料浓缩。
背景技术
蒸发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一种物料浓缩设备,而且也是主要的耗能设备之一。目前生产中使用较多和比较典型的蒸发器是管壳式加热器结构形式的蒸发器,主要形式有自然循环蒸发器、强制循环蒸发器和膜式蒸发器,其中以膜式蒸发器应用最为广泛。膜式蒸发器中又分为升膜蒸发器、降膜蒸发器、升降膜式蒸发器和离心薄膜式蒸发器等几种,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多效降膜蒸发器。传统的多效降膜蒸发器结构与特点:
由一个加热器和一个汽液分离组成一效蒸发器。多效蒸发器由二个以上蒸发器、热泵、各效进出料泵、抽真空装置、检测仪表、管道及阀门组成。加热室主要由壳体、对流加热管束、布料装置及接管组成,汽液分离室则主要由壳体,扑沫器组成。各效之间的物料及蒸汽经过管道连接。根据蒸发物料性质及蒸发目标不同,可组合成双效、三效、四效及五效蒸发系统。每效的蒸发器的加热面积基本上为等面积,其基本原理是采用等面积、等蒸发量的设计方法。这种结构的蒸发器占地面积比较大、传热系数低、投资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的多效节能浓缩蒸发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效节能浓缩蒸发器,其关键技术在于:其包括壳体以及同轴设置于壳体内的至少两个不同直径的高效传热筒,形成从里到外的多效浓缩通道;每效蒸发器为一个大型热管;
在第一效传热筒的上部设有加热蒸汽进气口、下部设有主凝结水出口;在每效传热筒的外壁上部设有与进料口连通的喷射式成膜布料器,在相邻两效传热筒之间设有用于分离物料和凝结水的隔离挡板,在所述隔离挡板的上方定位有捕滴丝网;
在所述隔离挡板左侧空间下部设有凝结水出口、右侧空间下部设有出料口,上一效出料口通过管路连通下一效传热筒上的进料口。
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中壳体和下壳体三部分,各部分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从而便于检修更换及清洗换热面。
所述的各效传热筒为便于拆卸更换的采取了强化传热措施的拟平板。
所述喷射式成膜布料器为与传热筒外壁形状相匹配的环形管,在所述环向管上均布有若干个布料孔。
所述传热筒的抽真空装置为射水式真空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从设计机理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方式,各效蒸发器不再是采用列管式管壳换热器的加热方式,而是采用了强化传热技术的拟平板传热原理,并采用降膜蒸发的原理,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使得物料在整个蒸发过程中始终处于膜式传热状态,并且是通过拟平板方式传热,因此其传热系数将比传统的对流管束冲刷传热系数高出许多,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热效率。这样使其更加适合加工浓缩比大、热敏性强的物料。
2、本发明实质采用了热管工作原理,其物料蒸发、汽液分离、飞沫捕捉,二次蒸汽冷凝放热均在同一空间里完成,各效蒸发器结合于一体,结构十分紧凑,结构较简单,便于维修更新和清洗,从而克服了传统多效蒸发器由多台单效蒸发器组合在一起所带来的系统繁复、散热损失大、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大、土建设施投资大的缺点。
3、本发明采用喷射成膜技术,使得物料在加热面上形成更均匀的膜。
4、本真空装置采用射水式真空泵或其他抽真空设备来保证各效的真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一效进料口;3、加热蒸汽进气口;4、安全阀接口;5、二效进料口;6、喷射式成膜布料器;7、一效传热筒;8、二效传热筒;9、中壳体;10、出料口;11、主凝结水出口;12、一效凝结水出口;13、二效出料口;14、隔离挡板;15、捕滴丝网;16、乏汽出口;17、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为节能浓缩二效蒸发器,其包括壳体以及同心设置于壳体内的两个不同直径的传热筒,形成从里到外的二效浓缩通道,二效传热筒8直径大于一效传热筒7的直径;其中壳体由上壳体1、中壳体9和下壳体17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玉江,未经杨玉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26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次雾化加湿器
- 下一篇:太阳能路灯市电互补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