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铬铸铁淬火用水溶性淬火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33672.5 | 申请日: | 2013-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姜聚满;王莎莎;夏丹凤;杨秀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海明化学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0 | 分类号: | C21D1/60;C21D5/04 |
代理公司: | 丹东汇申专利事务所 21227 | 代理人: | 路云峰 |
地址: | 118011***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铸铁 淬火 水溶性 介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高铬铸铁(高铬球、高铬衬板)热处理时,使用的一种水溶性淬火介质。
背景技术
高铬铸铁是高铬白口抗磨铸铁的简称,是一种性能优良而受到特别重视的抗磨材料。在耐磨性上,它比合金钢高得多,在韧性、强度上,它又比一般白口铸铁高得多。同时,它还兼有良好的抗高温和抗腐蚀性能,而且生产便捷、成本适中,因此成为当代最优良的抗磨损材料之一。
高铬铸铁是含碳量在2.0%~3.2%,含铬量在12%~28%之间的铬系白口铸铁。铬的大量加入,是为了赋予材料的高硬度、高耐磨性、高回火稳定性和高抗腐蚀性,同时极大提高了材料的淬透性,使得材料在热处理时要求淬火介质的冷速慢。
高铬铸铁(高铬球、高铬衬板)的热处理冷却加工中,采用淬火油作为冷却介质,油淬后硬度在HRC56-58,耐磨性较差。淬火油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混进水分,就能引起钢球、衬板等开裂。而且淬火工艺周期长,安全系数低,易引发火灾,淬火时产生大量烟雾,对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现使用最广泛的水溶性淬火介质之一是聚烷撑二醇(PAG)淬火液。PAG不燃烧、安全环保,通过对浓度、温度以及搅拌情况的调节可以得到不同的冷却性能。但PAG类淬火介质具有局限性,适合普通碳钢、中低合金钢等,但对于高合金钢如高铬铸铁(高铬球、高铬衬板)等具有高淬透性的材质在淬火时则易出现淬火裂纹,不能满足高铬铸铁的热处理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高铬铸铁(高铬球、高铬衬板)的组织特点,结合淬火介质的化学特性,提供一种适合高铬铸铁淬火的水溶性淬火介质。它具有低冷速,安全环保等特性。使淬火后的产品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充分满足了高铬铸铁淬火的热处理要求。
本发明高铬铸铁淬火用水溶性淬火介质由原料重量比混合构成:
A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3000 ) 12-18份
B 聚丙烯酸钠(PAAS)(分子量:25000000) 1-3份
C 防锈剂 6-8份
D 杀菌剂 0.5份
E pH调整剂 5份
F 水 65.5-75.5份。
A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3000),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即成膜性、粘结性、吸湿性、增溶或凝聚作用,并无逆溶性,有优异的溶解性能及生理相容性。选用分子量为300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分子链长,粘度适中,由于有成膜保护作用,可有效防止工件开裂,而且与聚丙烯酸钠有很好的配伍性。
B 聚丙烯酸钠(PAAS)(分子量:25000000),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粘稠的透明液体。具有增稠、乳化、赋形、膨化、稳定等多种功能,与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无逆溶性。选用分子链为25000000的聚丙烯酸钠,分子链长,有效减缓介质的V300冷却速度,减小工件开裂危险。
C 防锈剂为诺泰生物科技(合肥)有限公司的NEUF316,是有机硼酰胺类防锈剂,具有高黏度、水溶性好、pH值缓冲性能佳、防锈优异等特点,同时具有对细菌、真菌的抑制能力,不易起泡等特点。
D 杀菌剂为上海裕诚化工有限公司的Busan77杀菌剂,是一种季胺化合物,该杀菌剂对真菌、霉菌、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水溶性介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变质问题。
E pH调整剂为华阳恩赛有限公司的CWT-03,是有机碱性胺,能使体系的pH稳定在9-10,可提高淬火液使用寿命。
本发明优点是提供一种具有防锈、防腐、防泡沫、润湿、杀菌功能的淬火介质,是水溶液,可以与水多倍稀释使用,调节到一定浓度,冷却特性与某些淬火油性能相似,甚至优于淬火油。用于高铬铸铁淬火,既可提高高铬铸铁的淬透性、明显改善其耐磨性,还可以大量减少铝、镍、铜等合金元素的加入量,降低高铬铸铁生产成本。本发明介质化学稳定性高、不变质发臭、寿命长、无污染、高效节能、使用维护简单。
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海明化学品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海明化学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3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