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35838.7 | 申请日: | 2013-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7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明远;程迪;田新勇;李小栓;徐云军;尹正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1391 | 分类号: | H01M4/1391;H01M4/131 |
代理公司: | 北京神州华茂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11358 | 代理人: | 吴照幸 |
地址: | 453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分子式为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其中0<x≤0.10,0<y≤0.10;所述材料的平均粒径在3到20um之间,BET比表面积在0.2到1.0m2/g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摩尔比Ni:Co:Mn以0.8~0.98:0.01~0.10:0.01~0.10配置Ni2+、Co2+、Mn2+混合溶液;
(2)以氨水为络合剂,氢氧化物为沉淀剂,把镍钴锰混合液、氨水、氢氧化物和氧化剂输入到带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经过搅拌、沉淀、分离、干燥得其氢氧化物共沉淀前躯体LiNi1-x-yCoxMnyO2,其中0<x≤0.10,0<y≤0.10;
(3)将锂源化合物与前躯体混合物的摩尔比为1.01-1.12:1;用聚氨酯球进行球磨,其中聚氨酯球:锂源化合物和前躯体的质量比为1-8:1,混合时间为1-10小时;
(4)将步骤(3)中的混合物进行高温焙烧,分两段进行焙烧,第一段煅烧温度为300-500℃,煅烧时间为1-8h,煅烧气氛为氧气,第二段煅烧温度为600-850℃,煅烧时间为6-24h,煅烧气氛为氧气;
(5)将焙烧得到的正极材料复合体自然冷却后,进行粉碎,筛分,即可得到LiNi1-x-yCoxMnyO2正极材料,其中0<x≤0.10,0<y≤0.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镍钴锰混合液浓度0.08-3mol/L,氨浓度为1-10mol/L,氢氧化物浓度为2-10mol/L,氧化剂浓度为0.5-4mol/L,温度为40-60℃,pH值为10-14;搅拌速度为50-900转/min,将反应得到的沉淀转入离心机进行固液分离,并用40-60℃的去离子水进行洗涤,洗涤后的产物在80-100℃烘箱中烘3-4h,得到氢氧化物前躯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i2+来源于硝酸镍、氯化镍、硫酸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来源于硝酸钴、氯化钴、硫酸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n2+来源于硫酸锰、氯化锰。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铵、次氯酸钾。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源化合物为氢氧化锂、碳酸锂、醋酸锂或硝酸锂。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物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科隆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58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